成语 | 拄笏看山 |
释义 | 拄笏看山拼音:zhǔ hù kàn shān,简拼:zhks 成语解释拄:支撑;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版。旧时比喻在官有高致。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成语造句:输与清闲阳朔令,朝朝拄笏饱看山。 清·黄遵宪《岁暮怀人诗》 近义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悠然自得的样子 感情:中性成语 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拄笏看山成语接龙拄笏看山 --> 山走石泣 --> 气势汹汹 --> 胸有甲兵 --> 兵无血刃 --> 任贤用能 --> 能言舌辩 --> 变色之言 --> 言归和好 --> 好戴高帽 --> 貌合心离 --> 篱壁间物 --> 物至则反 --> 反正还淳 --> 唇竭齿寒 --> 含羞忍辱 --> 辱身败名 --> 名重天下 --> 下气怡声 --> 生息蕃庶 |
随便看 |
成语词典包含49816条成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典故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