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鄏 |
释义 | 鄏拼音:rǔ ,部首:邑(?), 卷号:六下,反切:而蜀切 鄏說文解字鄏![]() 河南縣直城門官陌地也。从邑辱聲。《春秋傳》曰:「成王定鼎于郟鄏。」 鄏說文解字注郟鄏, 段注:逗。二字依《韵會》補。 河南縣直城門官陌地也。 段注:官,趙抄宋本李仁甫本作宮。今《集韵》作宮。《類篇》作官。似官是。官陌卽今云官路也。河南縣者,二志皆云河南郡河南。郡縣同名。故但云河南縣,以別於凡縣不云縣也。若漢魏時碑則云河南河南矣。漢雒陽縣,周之成周也。漢河南縣,周之王城也。今河南河南府府東北二十里有雒陽故城。府城西北有河南故城。河南故城西有郟鄏陌。或謂之郟山。北二里曰邙山。 从邑。辱聲。 段注:而蜀切。三部。 《春秋傳》曰:成王定鼎于郟鄏。 段注:宣三年《左傳》文。【按】《逸周書》云:周公作大邑成周於中土。南繫於雒水。北因於郟山。以爲天下之大湊。《地理志》曰:河南郡河南,故郟鄏地。周武王遷九鼎。周公致太平。營以爲都。是爲王城。是則漢之河南縣,《左傳》之郟鄏也。周時郟鄏爲大名。漢時專??城外官陌爲郟鄏陌。舊名之僅存者。故皇甫謐,杜預皆云:縣西有郟鄏陌也。許君先舉漢陌。後舉周地。使文義相足。別詳邙下。 鄏说文系传河南縣直城門官陌地也。從邑辱聲。《春秋傳》曰:「成王定鼎於郟鄏。」 |
随便看 |
《说文解字》内容共十五卷,其中前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字头以小篆书写。此书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逐字解释字体来源;第十五卷为叙目,记录汉字的产生、发展、功用、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作者创作的目的。《说文解字》是最早的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