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淮 |
释义 | 淮拼音:huái ,部首:水, 卷号:十一上,反切:戶乖切 淮說文解字淮![]() 水。出南陽平氏桐柏大復山,東南入海。从水隹聲。 淮說文解字注淮水。出南陽平氏桐柏大復山。東南入海。 段注:南陽郡平氏,二志同。今河南南陽府桐柏縣縣西北四十里有故平氏城。《前志》平氏下曰:《禹貢》桐柏大復山在東南。淮水所出。至淮陵入海。過郡四。行三千二百四十里。《水經》曰:淮水,出南陽平氏縣胎簪山。東北過桐柏山。東過江夏,廬江,九江,不邳諸郡。至廣陵淮浦縣入於海。【按】桐柏大復,以四字爲山名。《漢志》《說文》《風俗通》,酈注皆云桐柏大復山。應劭注《地理志》云:復陽縣在桐柏大復山之陽是也。後世地志析爲二山。乃非是。《禹貢》祇云桐柏,省言之也。古經史所舉之山皆舉其全勢。後人乃以一支一節當之。若《水經》所謂胎簪,亦卽桐柏耳。作《水經》者別爲二。亦非也。今淮水出河南桐柏縣桐柏山。東流經羅山縣,眞陽縣,息縣,固始縣,光州。又入江南畍。經潁州府,霍邱縣,潁上縣,壽州,懷遠縣,鳳陽府,臨淮縣,五河縣,盱眙縣,泗州。至淸河縣合於河。經山陽縣,阜寧縣,安東縣。至雲梯關入於海。古水道河於冀州入海。不與淮同入海。淮之古水道今未有異。淮自平氏至入海,大致東北行。東多北少。許云東南,南字誤。 从水。隹聲。 段注:戶乖切。十五部。【按】《禹貢》濰水,《漢書》作維水。其作淮者,誤。 淮说文系传水,出南陽平氏桐柏大復山,東南入海。從水隹聲。 鍇注:臣鍇按:《漢書》:「桐柏大復山,在平氏縣東南,淮水所出,東南至淮陵入海,過郡四行三千里青州川。」【按】淮源初涌出,復潛流三千里,然後長騖東北,經大復山,從義陽郡北,東過江夏平春縣北;又東過新息縣南、期思縣北,至原鹿縣南,與汝水合;東北至九江壽春縣東,北與肥水合;東至當塗縣北,與渦水合;東北至下邳淮隂縣,與泗水合;東至廣陵准浦縣,西入海也。 |
随便看 |
《说文解字》内容共十五卷,其中前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字头以小篆书写。此书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逐字解释字体来源;第十五卷为叙目,记录汉字的产生、发展、功用、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作者创作的目的。《说文解字》是最早的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