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澧 |
释义 | 澧拼音:lǐ ,部首:水, 卷号:十一上,反切:盧啓切 澧說文解字澧![]() 水。出南陽雉衡山,東入汝。从水??聲。 澧說文解字注澧水。出南陽雉衡山。東入汝。 段注:南陽郡雉,二志同。雉音弋爾反。今河南南陽府治南陽縣府北八十里有故雉城,漢縣也。《前志》雉下曰:衡山,澧水所出。東至郾入汝。郾,顔本譌作??云音屋。非也。《水經注》曰:汝水,又東南逕郾縣故城北。又東得醴水口。醴水,出南陽雉縣衡山。卽《山海經?中山經》之衡山。《馬融?廣成頌》曰:面據衡陰。在雉縣畍。故世謂之雉衡山。東南流逕葉縣故城北。又東注葉陂。又東逕郾縣故城南。左入汝。【按】《馬融傳》注引《中山經》又東三十里曰雉山。澧水出焉。又東五十里曰宣山。又東四十五里曰衡山。然則分之爲雉衡二山。合之則單??衡山。李賢曰:衡山在今鄧州向城縣北。杜佑曰:北重山在向城縣北。卽是三鵶之第一。又北分嶺山嶺北。卽三鵶之第二鵶也。其第三鵶入臨汝郡魯山縣畍。杜之三鵶,葢卽古衡山也。今澧水未詳。 从水。豊聲。 段注:盧啟切。十五部。此條衡山,非南岳。澧水,非入洞庭之澧水。入洞庭之水,《水經》別爲篇。其字本作醴。《禹貢》江又東至於醴。衛包始改爲澧。鄭注醴爲陵。云今長沙有醴陵縣。《馬融》,王肅醴爲水名。《夏本紀》《地理志》皆作醴。《尙書?正義》《史記?索隱》引《楚詞》濯余佩兮醴浦。正作醴。《水經注》出雉衡山者,從酉。出武陵者,從水。正是互譌也。 澧说文系传水,出南陽雉衡山,東入汝。從水豊聲。 鍇注:臣鍇按:《漢書》:「雉縣有衡山,澧所岀,東至入汝。」音屋。 |
随便看 |
《说文解字》内容共十五卷,其中前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字头以小篆书写。此书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逐字解释字体来源;第十五卷为叙目,记录汉字的产生、发展、功用、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作者创作的目的。《说文解字》是最早的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