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亢 |
释义 | 亢拼音:kàng ,部首:亢, 卷号:十下,反切:古郞切 亢异体字頏亢說文解字亢![]() 人頸也。从大省,象頸脈形。凡亢之屬皆从亢。 頏![]() 亢或从??。 亢說文解字注人頸也。 段注:史《漢?張耳列傳》。乃仰絕亢,而死。韋昭曰:亢,咽也。蘇林云:肮,頸大脈也。俗所謂胡脈。《婁敬傳》:搤其亢。張晏曰:亢,喉嚨也。【按】《釋鳥》曰:亢,鳥嚨。此以人頸之偁爲鳥頸之偁也。亢之引申爲高也,舉也,當也。 从大省。 段注:上人。 象頸脈形。 段注:下冂。蘇林說與此合。古郞切。十部。【按】亦胡郞切。亦下浪切。俗作肮,作吭。 凡亢之屬皆从亢。 ![]() 亢或从頁。 段注:此字見於經者,《邶風》曰:《燕燕》于飛。頡之頏之。《毛傳》曰:飛而上曰頡。飛而下曰頏。解者不得其說。玉裁謂當作飛而下曰頡。飛而上曰頏。轉寫互譌久矣。頡與頁同音。頁古文?。飛而下如?首然。故曰頡之。古本當作頁之。頏卽亢字。亢之引申爲高也。故曰頏之。古本當作亢之。於音尋義。斷無飛而下曰頏者。若楊雄《甘泉賦》。柴虒參差。魚頡而鳥胻。李善曰:頡胻,猶頡頏也。師古曰:頡胻,上下也。皆以《毛詩》頡頏爲訓。魚潛淵。鳥戾天。亦可證頡下頏上矣。俗本《漢書》胻譌从目,作?。《集韵》入諸《唐韵》。謂卽《燕燕》之頏字。俗字之不可問有如此者。楊雄《解嘲》。鄒衍以頡亢而取世資。《漢書》作亢。《文??》作頏。正亢頏同字之證。《頁部》曰:頡者,直項也。亢者,人頸。然則頡亢正謂直項。《淮南?修務訓》:王公大人有嚴志頡頏之行者。無不憛悇癢心而悅其色矣。此正用直項之訓。《解嘲》之頡亢,亦正謂鄒衍强項傲物而世猶師資之也。亢用字之本義。東方朔《畫贊》云:苟出不可以直道也。故頡頏以傲世。亦取直項之義。 亢说文系传人頸也。從大省,象頸脈形。凡亢之屬,皆從亢。 鍇注:臣鍇曰:「亢,喉嚨也。故鮑昭《舞鶴賦》曰:『引員吭之纖婉。』本作此字。」 ![]() 亢或從頁作。 |
随便看 |
《说文解字》内容共十五卷,其中前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字头以小篆书写。此书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逐字解释字体来源;第十五卷为叙目,记录汉字的产生、发展、功用、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作者创作的目的。《说文解字》是最早的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