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释义

拼音:zhì ,部首:炙,

卷号:十下,反切:之石切

炙异体字

??

炙說文解字

炙說文解字小篆

炮肉也。从??在火上。凡炙之屬皆从炙。

??

炙說文解字小篆

籒文。

炙說文解字注

炙說文解字注小篆

肉也。

段注:肉各本作炮肉。今依《楚茨》傳正。《小雅?楚茨》傳曰:肉也。《瓠葉傳》曰:炕火曰。《正義》云:炕,舉也。謂以物貫之而舉於火上以之。【按】炕者俗字。古當作抗。《手部》曰抗扞也,《方言》曰抗縣也是也。《瓠葉》言炮,言燔,言。傳云:毛曰炮。加火曰燔。抗火曰。燔不必毛也。抗火不同加火之逼近也。此毛意也。箋云:凡治兔之首宜。鮮者毛炮之。柔者之。乾者燔之。此申毛意也。然則鳧鷖,《楚茨》《行葦》燔並言。皆必《異義》。《生民》傳曰:傅火曰燔。貫之加於火曰烈。貫之加於火,卽抗火也。《生民》之烈,卽也。《禮運》注曰:炮,裹燒之也。燔,加於火上也。,貫之火上也。三者正與《瓠葉傳》相合。然則與炮之別異又可知矣。許宗毛義。故下云肉也。用《楚茨》傳爲文。卽《瓠葉傳》之抗火曰也。不用《瓠葉》而用《楚茨》者,其字从肉。故取肉之文也。《火部》曰熹也,炮毛肉也,??炮也,??置魚筒中也皆是。其引申之義爲逼近熏。如《桑柔》傳曰赫,也是。

从肉在火上。

段注:有丳貫之加火上也。此可以得抗火之意。之石切。古音在五部。讀去聲則之夜切。一義一字耳。或乃別其義併異其形。長孫訥言曰:差之一畫。詎惟千里。見从肉。莫問厥由。輒意形聲。固當从夕。及其晤矣。彼乃乖斯。若靡馮焉。他皆倣此。據此知小徐本《火部》有字。云也。从火,夕聲。葢唐以前或用羼入許書。

之屬皆从

炙說文解字注小篆

籒文。

段注:徐鍇曰:今《東京文》有此字。豈謂《東京賦》與。今《文???東京賦》作燔

炙说文系传

炙说文系传小篆

肉也。從肉在火上。

鍇注:臣鍇曰:「會意。又按:字,別《有部》注云:『炮肉也。從月在火上。凡之屬,皆從。之石反。』此疑誤收。」

眞石反 頁碼:第頁,第7炙说文系传小篆

炮肉也。從肉在火上。凡之屬,皆從

炙说文系传小篆

籀文

鍇注:臣鍇曰:「今東京文作此字。」

随便看

 

《说文解字》内容共十五卷,其中前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字头以小篆书写。此书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逐字解释字体来源;第十五卷为叙目,记录汉字的产生、发展、功用、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作者创作的目的。《说文解字》是最早的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

 

Copyright © 2002-2024 Abct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2/11 8: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