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潏 |
释义 | 潏拼音:yù ,部首:水, 卷号:十一上,反切:古穴切 潏說文解字潏涌出也。一曰水中坻,人所爲,爲潏。一曰潏,水名,在京兆杜陵。从水矞聲。 潏說文解字注涌出也。 段注:《上林賦》:潏潏淈淈。李善皆引《說文》證之。應劭,晉灼注《上林賦》云:潏,涌出聲也。《江賦》:潏湟淴泱。《南都賦》:??滑瀎潏。潛?洞出。 一曰水中坻。人所爲爲潏。 段注:《釋水》曰:小沚曰坻。人所爲爲潏。 一曰潏水名。在京兆杜陵。 段注:京兆尹杜陵,二志同。故城在今陜西西安府咸寧縣東南。潘岳《關中記》曰:涇渭霸滻豐鎬澇潏。《上林賦》所謂八川分流也。師古《上林賦》注曰:《地理志》鄠縣有潏水。北過《上林》苑入渭。而今之鄠縣則無此水。許愼云:潏水在京兆杜陵。此卽今所謂沈水。從皇子陂北流。經昆明池入渭者也。葢爲字或从水旁穴。與沈字相似。俗人因名沈之乎。【按】《水經注?渭水》,又東北逕渭城南。有沈水自南注之。亦謂是水謂潏水也。故呂忱曰潏水出杜陵縣。亦曰高都水。王氏五侯壞決高都是也。是則當酈時已名沈水。小顔推求其故。殆因潏之聲誤爲泬。泬之字誤爲沈。由俗人不識泬字。遂名之沈水。沿譌積習。往往如此。小顔之說善矣。而戴先生挍《水經注》乃盡改沈水爲泬水。則又無以證古今之異名同實。且使小顔之前固作泬水。則小顔何不顯證之而作疑辭乎。《一統志》:今潏水在西安府長安縣南。源出南山。自咸寧縣界流入。又西北入渭水。○按酈注沈水。沈葢沇字之誤。李善注《上林賦》曰:潏水出杜陵。今名沇水。自南山黄子陂西北流經至昆明池入渭。司馬貞注《上林》語全同。亦作今名沇水(單行《索隱》如此)。沇從允聲,余準切。潏矞聲,食聿切。二字相爲雙聲?韵。唐初呼沇水。字異而音實同耳。小顔與李善同時。其注《漢書》葢亦本作今所謂沇水。轉寫作沈字。由俗書沈字似沇也。惟小顔不知潏沇同聲。而指爲泬字之誤。是爲無稽之談。《集韵》:沇庾準切。水名。謂潏水也。若沇水東流爲泲。則讀以轉切矣。 从水。矞聲。 段注:古穴切。十五部。 潏说文系传涌出也。從水矞聲。一曰:水中坻,人所爲爲潏。一曰:潏水,在京兆杜陵。 鍇注:臣鍇按:《漢書》:「潏在鄠縣北,過上林入渭。」 |
随便看 |
《说文解字》内容共十五卷,其中前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字头以小篆书写。此书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逐字解释字体来源;第十五卷为叙目,记录汉字的产生、发展、功用、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作者创作的目的。《说文解字》是最早的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