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鼎 |
释义 | 鼎拼音:dǐng ,部首:鼎, 卷号:七上,反切:都挺切 鼎异体字??鼑鼎說文解字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荆山之下,入山林川澤,螭魅蝄蜽,莫能逢之,以協承天休。《易》卦:巽木於下者爲鼎,象析木以炊也。籒文以鼎爲貞字。凡鼎之屬皆从鼎。 鼎說文解字注三足?耳。和五味之寶器也。 段注:三足?耳謂器形。非謂字形也。《九家易》曰:鼎三足以象三台也。易曰:鼎黃耳。和當作盉。許亦從俗通用。 象析木?炊。 段注:巳下次第依《韵會》所據小徐本訂。片者,判木也。反片爲爿。一木析爲二之形。炊鼎必用薪。故像之。唐張氏參誤會三足?耳爲字形。乃高析木之?旁爲耳。唐人皆作鼎。非也。唐氏玄度旣辨之矣。 貞省聲。 段注:大徐本無。無此三字則上體未說。此謂上體目者貞省聲也。或曰離爲目。?爲木。鼎卦上離下?。何不以此說字乎。曰言易卦之取象則可。若六書之會意。必使二字相合成文。如人言,止戈是。目與木不相合也。故釋下體爲象形。上體爲諧聲。古叚鼎爲丁。如《賈誼傳?春秋》鼎盛,《匡衡傳》匡鼎來皆是。鼎之言當也。正也。都挺切。十一部。 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荆山之下。入山林川澤者。 段注:此字依《韵會》補。 离魅蛧蜽莫能逢之。?協承天休。 段注:离俗用螭。依《禸部》則當作离。此用宣三年《左傳》王孫滿說。傳不言鑄鼎荆山之下。《尙書》古文疏證云:陜西同州朝邑縣西南三十二里有懷德城。漢縣也。《漢志》左馮翊褱德下曰:《禹貢》北條荆山在南。皇甫謐《帝王世紀》。禹鑄鼎於荆山。在馮翊懷德之南。山下有荆渠。酈氏《水經注》。懷德縣故城在渭水之北。沙苑之南。《禹貢》北條荆山在南。山下有荆渠。卽夏后鑄九鼎處也。 易卦?木於下者爲鼎。 段注:此引易證下體象析木之意。與?下引易證从日一例。 古文?貝爲鼎。籒文?鼎爲貝。 段注:二貝字小徐皆作貞。郭忠恕《佩觿》云:古文以貞爲鼎。籒文以鼎爲則。亦誤。今正。京房說貞字鼎聲。此古文以貝爲鼎之證也。許說???????者,籒文之則員霣妘字。此籒文以鼎爲貝之證也。 凡鼎之屬皆从鼎。 鼎说文系传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寳器也。昔禹収九牧之金,鑄鼎荊山之下,入山林川澤,螭魅蛧蜽莫能逢之。以協承天休。《易》卦,巽木於下者為鼎,象析木以炊鼎也。從貞省聲。古文以貞為鼎,籀文以鼎為貞。凡鼎之屬,皆從鼎。 鍇注:臣鍇按:《周易》巽下離上為鼎,巽木也。《彖》曰「鼎以木巽火烹飪也。」《春秋左傳》曰:「鑄鼎使民知神姦,然後不逄不若也。」 |
随便看 |
《说文解字》内容共十五卷,其中前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字头以小篆书写。此书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逐字解释字体来源;第十五卷为叙目,记录汉字的产生、发展、功用、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作者创作的目的。《说文解字》是最早的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