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豪姓侵细民,荆榛害桑枯 |
释义 | 豪姓侵细民,荆榛害桑枯李伯玉 《淳佑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轩自江东提刑归抵》出自宋代李伯玉《淳佑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轩自江东提刑归抵》:清时琴屏臣奸琴,琴瑟大更化。 注释参考豪姓指豪门大族。《后汉书·党锢传·苑康》:“﹝ 苑康 ﹞迁 太山 太守。郡内豪姓多不法, 康 至,奋威怒,施严令,莫有干犯者。”《魏书·李苗传》:“於时 萧衍 巴西 民 何难尉 等豪姓,相率请讨 巴 蜀 之间。”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 赵韩王 客 长安 ,购 唐太宗 骨葬 昭陵 下,一豪姓畜脑骨,比求得甚艰。” 细民细民 (xìmín) 小民;老百姓 civilians荆榛(1).亦作“ 荆蓁 ”。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 三国 魏 曹植 《归思赋》:“城邑寂以空虚,草木秽而荆榛。”一本作“ 荆蓁 ”。 唐 李白 《古风》之一:“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金 元好问 《续小娘歌》之七:“伤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荆榛不见人。” 清 吴伟业 《十月下澣宴阆石苍水斋》诗:“三江风月尊前醉,一郡荆榛笛里声。” (2).谓没入荒野,指逝世。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闻讣》:“闺中何意,半道荆蓁,情隔云泥。” (3).比喻艰危,困难。《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吾於荆榛中援立 寿王 。” 元 许谦 《冯公岭》诗:“胸中芥蒂未尽去,须信坦道多荆榛。” (4).比喻恶人。 元 麻革 《过陕》诗:“豺狼满地荆榛合,目断 中条 是故丘。”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未许其冠带春秋,遂至夫荆榛天地。” 清 厉鹗 《东城杂记·陈御史元倩》:“手披荆榛,身御魑魅。” 周实 《民立报出版日祝赋》诗:“重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荆榛待剪除。” (5).芥蒂;不快。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笑谭之顷,便起荆榛。”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