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孝弟作选锋,道德严中军 |
释义 | 孝弟作选锋,道德严中军张九成 《客观余孝经传感而有作》出自宋代张九成《客观余孝经传感而有作》:古人文莹理,后人工作文。 注释参考孝弟亦作“ 孝悌 ”。1.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朱熹 集注:“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闻礼义行而刑罚中,未闻刑罚行而孝悌兴也。”《新唐书·孝友传赞》:“圣人治天下有道,曰‘要在孝弟而已’。” 宋 陈亮 《祭林圣材文》:“孝悌称於宗族乡党,慈爱隆於父子弟昆。”《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汉 朝取士之法……惟以孝廉为重。孝者,孝弟;廉者,廉洁。孝则忠君,廉则爱民。”《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王禄 道:小弟远游,父母兄长跟前,有失孝悌,专为着几分微利,以致如此。”《红楼梦》第六三回:“礼部见当今隆敦孝弟,不敢自专,具本请旨。” (2).指孝弟者。《汉书·董仲舒传》:“今朕亲耕藉田以为农先,劝孝弟,崇有德,使者冠盖相望,问勤劳,恤孤独,尽思极神,功烈休德,未始云获也。” (3). 汉 代乡官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故遣信使晓喻百姓以发卒之事,因数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让三老孝弟以不教诲之过。”《汉书·韩延寿传》:“幸得备位,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民有骨肉争讼,既伤风化,重使长吏、嗇夫、三老、孝弟受其耻。”《后汉书·明帝纪》:“其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三老、孝悌、力田,人san1-1级。” 李贤 注:“三老、孝悌、力田,三者皆乡官之名。三老, 高帝 置,孝悌、力田, 高后 置,所以劝导乡里,助成风化也。” 宋 苏轼 《策问》之二:“古者有劝农之官、力田之科,与孝弟同。而自 汉 以来,率用户口登耗、黜陟守宰。” 亦作“ 孝悌 ”。弟承兄位为帝者,享祀宗庙时称“孝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八年》:“故 太祖 之室, 太宗 称孝弟, 真宗 称孝子,大行皇帝称孝孙。”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孝弟》:“古人惟子孙称孝,《诗》‘绥予孝子’、‘孝孙徂位’,皆庙中之称,后代以弟承兄,则有称孝弟者。” 选锋(1).古代指挑选精锐的士兵组成的突击队。《六韬·武锋》:“凡用兵之要,必有武车、驍骑、驰阵、选锋。”《孙子·地形》:“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宋 岳飞 《奏颍昌捷状》:“ 贵 遂令踏白军统制 董先 、选锋军副统制 胡清 守城。”《明史·戚继光传》:“又置輜重营随其后,而以南兵为选锋,入卫兵主策应,本镇兵专戍守。”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三章第三节:“这次起义……从各省调集大批优秀骨干,并组成有工农群众参加的一支数百名的‘选锋’(先锋队、敢死队),担负发难的重任。” (2).指某种事物的先驱。 宋 杨时 《观梅赠胡康侯》诗:“欲驱残腊变春风,惟有梅花作选锋。” 道德道德 (dàodé)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morals;ethics 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作为校长,他要求在学校里保持高的道德标准和礼貌规矩 合乎道德的 moral中军中军 (zhōngjūn) 古时行军作战队分上、中、下(或左、中、右)三军,由主帅所居中军发号施令 middle troops 将三千人为中军。——《资治通鉴·唐纪》 指中军统帅的营帐 tent of middle troops 中军置酒饮归客。——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中军将军”的省称 general of middle troops 中军临川殿下。—— 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