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襟期莫作别时恶,出处须留晚岁看 |
释义 | 襟期莫作别时恶,出处须留晚岁看虞俦 《送林子长赴姑孰泮宫》出自宋代虞俦《送林子长赴姑孰泮宫》:绿波风驶引征帆,九万扶摇入羽翰。 注释参考襟期(1).襟怀、志趣。 北齐 高澄 《与侯景书》:“繾綣襟期,绸繆素分。”《北史·李谐传》:“庶弟 蔚 ,少清秀,有襟期lun1-1理,涉观史传,兼属文词。” 明 唐寅 《游焦山》诗:“乱流寻梵刹,洒酒泻襟期。” 清 王晫 《今世说·容止》:“ 梁 苍巖 襟期瀟洒,意度廓落,大类 坡仙 。” (2).犹心期。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期许。 元 袁易 《寄吴中诸友·冯景说》诗:“早託襟期合,能容礼法疏。” 清 陈梦雷 《绝交书》:“廻思十载襟期,恍如一梦,人生不幸,寧有是哉!” 作别[bid farewell;say good-bye;take one's leave] 分手;告别 彼与此世界作别。——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详细解释分手,告别。《水浒传》第三七回:“次日早起来, 宋江 作别 穆太公 并众位好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两人﹞作别了 金荣 ,一路行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 甄氏 ﹞乃以玉脂合赠 刘 ,作别登车,云推而去。” 郭沫若 《归去来·在轰炸中来去》:“谈了有一个钟头的光景,才起身作别。” 须留停留;留待。《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选懦之恩,知非国典,且復须留。” 李贤 注:“《东观记》‘须留’作‘宿留’。” 唐 杜甫 《留花门》诗:“ 花门 既须留,原野转萧瑟。” 晚岁(1).晚年。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二:“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宋 叶适 《高令人墓志铭》:“晚岁,三子始育,始有宅居。” 清 沉钦圻 《赠徐元叹》诗:“晚岁依空门,菴名落木归本根。” (2).岁暮。 隋 孙万寿 《远戍江南寄京邑亲友》诗:“晚岁出 函关 ,方春度 京口 。” (3).谓欠收。喻不得志。《文选·曹植<赠徐干>诗》:“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 李善 注:“无晚岁、多丰年,喻必荣也。”《北史·杨侃传》:“亲朋劝其出仕, 侃 曰:‘苟有良田,何忧晚岁?但恨无才具耳。’”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