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昨朝唤客啖鹅炙,十字浮光汤饼滑 |
释义 | 昨朝唤客啖鹅炙,十字浮光汤饼滑王洋 《戏郑曾二老》出自宋代王洋《戏郑曾二老》:两编千片白雪茧,六百二斗青铜钱。 注释参考昨朝昨天;昨晨。 唐 高适 《同群公秋登琴台》诗:“静然顾遗尘,千载如昨朝。” 吴组缃 《山洪》二:“你昨朝不是到镇上打桐油去了吗?” 鹅炙(1).烤鹅;烧鹅。《南齐书·刘琎传》:“ 曅 与僚佐饮,自割鹅炙。” (2). 晋 刘毅 家在 京口 ,初酷贫,尝与朋友向 江州 刺史 庾悦 借东堂共射, 悦 不许。众皆避去,唯 毅 留射如故。时 庾悦 食鹅, 毅 曰:“身今年未得子鹅,岂能以残炙见惠。” 悦 又不答, 毅 常衔之。 毅 显贵后,对 悦 报复, 悦 忿惧而死。事见《南史·庾悦传》、《晋书·刘毅传》。后遂以“鹅炙”为典实,指英雄或贵人尚未发迹。 唐 李商隐 《为盐州刺史奉举李孚判官状》:“ 京口 刘生 ,方思鹅炙; 洛阳 苏子 ,已弊貂裘。” 清 吴伟业 《送纯祐兄之官确山》诗之一:“官从鹅炙贵,客向马蹄轻。” 十字(1).指物呈“十”字形。《晋书·何曾传》:“﹝ 曾 ﹞务在华侈……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 南朝 梁 吴均 《行路难》诗之三:“君不见西陵田,纵横十字成陌阡。” 唐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寄贺迁拜之什》诗:“三花秀色通书幌,十字春波绕宅墙。”《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问到 陈乾娘 门首时,十字儿竹竿封着门。” (2).十个字。参见“ 十字格 ”。 浮光(1).水面或物体表面反射的光。 南朝 陈 阴铿 《渡青草湖》诗:“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韞珠澄积润,让璧动浮光。” 明 文徵明 《岁暮雪晴山斋小诗》之九:“朝日照盂盎,浮光上虚楹。” (2).指浮动的目光。 老舍 《蛤藻集·且说屋里》:“他的带烟气的脸上露出青筋,离离光光的眼睛放出一些浮光。” 汤饼(1).水煮的面食。《释名·释饮食》:“蒸饼、汤饼、蝎饼,金饼、索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初学记》卷二六引 晋 束晳 《饼赋》:“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凝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 宋 黄朝英 《缃素杂记·汤饼》:“余谓凡以麪为食具者,皆谓之饼,故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瀹而食者呼为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羹汤者,有‘汤饼’之意存焉。古无‘麵’字,凡麺食一概都叫作‘饼’。” (2).指汤饼会。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汤饼》:“生儿三日会客,名曰汤饼。” 清 唐孙华 《贺王冰庵太守纳姬》诗之二:“明年汤饼应呼我,带醉题麞一笑譁。”参见“ 汤饼会 ”。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