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词名句:

 

名句 更阑酒尽东方白,望舒迤逦还归辔
释义

更阑酒尽东方白,望舒迤逦还归辔

郭印 《中秋待月以星辰避彩乾坤静为韵分得避字》

出自宋代郭印《中秋待月以星辰避彩乾坤静为韵分得避字》:

大火西流金用事,四海八荒蟠杀气。
风凄露冷雨涔涔,草木山川遍憔悴。
天公有眼老亦昏,妙手凭谁刮双翳。
一年佳月在今夕,可奈太清云点缀。
太威神力宰官身,开阖阴阳本游戏。
晚来微念入何许,顷刻氛霾变澄霁。
坐客惊起一凭栏,三峨新扫修眉翠。
瑶台飞镜贴寒空,流水无声光满地。
明吞万象却星辰,影落千岩走魑魅。
樽罍预设众初疑,唤得嫦娥乃容易。
良夜沈沈桂树高,兴发却嗟清影驶。
此时此乐不长有,一醉已拚那敢避。
更阑酒尽东方白,望舒迤逦还归辔
我欲从之上广寒,挹取金波洗尘世。

注释参考

更阑

更深夜残。 唐 方干 《元日》诗:“晨鸡两遍报更阑,刁斗无声晓露乾。” 宋 刘克庄 《军中乐》诗:“更阑酒醒山月落,綵縑百段支女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如今已是更阑时候,妾身出来了,不可復进。”

东方

东方 (Dōngfāng) 太阳升起的那个大方向;面朝北时的右方 east the East;the Orient 指亚洲(习惯上也包括埃及) 东方的艺术 具有东方特点的事物(如民族、文艺或风俗) 东方曾产生过一些最有创见的思想家 东方 (Dōngfāng) ——复姓 如:东方朔(西汉人,知识丰富,生性恢谐。长于文辞,有不少关于他的传说) surname

望舒

(1).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楚辞·离骚》:“前 望舒 使先驱兮,后 飞廉 使奔属。” 王逸 注:“ 望舒 ,月御也。”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三》:“令 望舒 、 飞廉 使奔属,杂瑶象以驾龙。” 明 何景明 《告咎文》:“飭 望舒 以驰范兮,戒 羲和 以正御。” 景耀月 《长歌行》:“ 望舒 御月控驊騮, 羲和 兄弟驰八騶。”

(2).借指月亮。 汉 张衡 《归田赋》:“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盘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后汉书·蔡邕传》:“元首宽则望舒朓,侯王肃则月侧匿。” 李贤 注:“望舒,月也。” 晋 张协 《杂诗》之八:“下车如昨日,望舒四五圆。” 唐 耿湋 《喜侯十七校书见访》诗:“谁为(谓)须张烛,凉空有望舒。”

迤逦

亦作“ 迤里 ”。亦作“迆邐”。1.曲折连绵貌。 南朝 齐 谢朓 《治宅》诗:“迢遰南川阳,迤邐西山足。” 宋 柳永 《凤栖梧》词之三:“玉树琼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 《小火轮上》:“她把眼从窗户望出去,是迤逦不断的青山。”

(2).指唱歌声和鸟鸣声的悠扬圆转。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语,偏向闲庭户。”

(3).斜延貌;延伸貌。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盖本处地势,自 银林堰 以西,地形从东迤邐西下。” 郑观应 《盛世危言·边防上》:“在东北、西北,由 东三省 、内外 蒙古 迤邐而至 新疆 ,又在在与 俄 接壤。”

(4).缓行貌。《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柳七 官人别了众名姬,擕着琴剑书箱,扮作游学秀士,迤邐上路。”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余頽僵如尸,幸赖 法忍 扶余,迤邐而行。” 汪曾祺 《故里三陈》:“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他迤里歪斜走出来。”

(5).渐次;逐渐。 宋 苏轼 《与杨元素书》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来千,餘可迤邐还。” 宋 贺铸 《更漏子》词:“迆邐黄昏,景阳鐘动,临风隐隐犹闻。”《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阮三 ﹞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还归

(1).返回。 应劭 《风俗通·怪神》引《管子》:“ 齐公 出於泽,见衣紫衣,大如轂,长如辕,拱手而立。还归,寝疾,数月不出。” 汉 王充 《论衡·恢国》:“ 孝明 加恩,则论徙边;今上宽惠,还归州里。”《西游记》第七七回:“ 老孙 还归本洞,称王道寡,耍子儿去罢。” 清 顾炎武 《兄子洪善北来言及近年吴中有开淞江之役书此示之》诗:“ 淞江 亭畔坐垂纶,还归被褐出负薪。”

(2).归顺,归附。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昔 袁术 僭逆,王诛将加,则 庐江 太守 刘勋 ,先举其郡,还归国家。”

(3).归还。《jin1*11*1梅词话》第九九回:“当时统制打死二人,除了地方之害,分付 李安 ,将马头大酒店,还归本主。”亦指收回。 清 柯悟迟 《漏网喁鱼集》:“﹝ 光绪 三年﹞据老农云:此虫从大雾中生,然而总归天意,故木棉仅得二分至五厘不等,其杂粮不过还归种子而已。”

凯旋而归。《诗·小雅·出车》:“执讯获丑,薄言还归。” 朱熹 集注:“还,音旋。”《诗·大雅·常武》:“ 徐方 不回,王曰还归。” 高亨 注:“还归,指班师还朝。”

随便看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Abct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1/13 3: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