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内竖依凭切,凶门责望轻。 |
释义 | 内竖依凭切,凶门责望轻。李商隐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出自唐朝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照席琼枝秀,当年紫绶荣。班资古直阁,勋伐旧西京。 注释参考内竖(1).宫内小臣。《周礼·天官·序官》:“内竖倍寺人之数。” 郑玄 注:“竖,未冠者之官名。”《周礼·天官·内竖》:“内竖掌内外之通令。”《礼记·文王世子》:“﹝ 文王 ﹞鷄初鸣而衣服,至於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 (2).亦作“ 内竪 ”。指宦官。《后汉书·梁商传》:“检御门族,未曾以权盛干法。而性慎弱无威断,颇溺於内竖。”《北史·乐运传》:“大尊比来一入后宫,数日不出。所须闻奏,多附内竪。”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倩霞》:“共选艷女三十人,各出一掌于穴外,而全身悉隐障中,使内竖导 林 入。” 依凭(1).凭借;依靠。《后汉书·南蛮传·巴郡南郡蛮》:“ 圣 等依凭阻隘,久不破。” 唐 可止 《雪十二韵》:“道路依凭马,朝昏委託鷄。” 杨朔 《非洲鼓》:“踏着战鼓,涌向殖民主义者最后依凭的残壁断垒。” (2).依据。 唐 元稹 《进边图状》:“宣示其遣,辨别精粗,即知愚臣一一皆有依凭,不敢妄加增减。” 凶门(1).旧时办丧事在门外用白绢或白布结扎成门形,称“凶门”。《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迺使男子袒免,女子髽者以百数,为开凶门,以迎 盆成适 。”《晋书·琅邪悼王焕传》:“俄而薨,年二岁。帝悼念无已,将葬,以 焕 既封列国,加以成人之礼,詔立凶门柏歷,备吉凶仪服,营起陵园,功役甚众。”《宋书·礼志二》:“凶门非古。古有悬重,形似凶门。后人出之门外以表丧,俗遂行之。” 清 翟灏 《通俗编·仪节》:“凶门,既本古悬重,而若柏枝之歷歷然,今丧家结白绢为旒,表之门外,俗呼为了前者,当即是也。” (2).古代将军出征时,凿一扇向北的门,由此出发,如办丧事一样,以示必死的决心,称“凶门”。《淮南子·兵略训》:“将已受斧鉞……乃爪鬋,设明衣也,凿凶门而出。” 责望(1).责怪抱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挟夫相为则责望,自为则事行。” 唐 李商隐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内竖依凭切,凶门责望轻。” 清 吴敏树 《先考行状》:“其於兄弟也,与吾仲父异母以生,同居及老,未尝有一言之相责望也。” (2).要求和期望。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八:“先父暮年多病,他无所冀,独责望余兄弟两人不浅。” 明 李贽 《又答耿中丞书》:“然渠之所以知公者,其责望亦自颇厚。” 鲁迅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尤其堕落的,是因此责望报偿,以为幼者的全部,理该做长者的牺牲。”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