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词名句:

 

名句 曳裾五府非良计,发愤三书亦漫成
释义

曳裾五府非良计,发愤三书亦漫成

晁补之 《赠欧阳成判官》

出自宋代晁补之《赠欧阳成判官》:

一言子产识然明,白首怜君独抱经。
去马来牛随白日,落花飞絮得浮名。
曳裾五府非良计,发愤三书亦漫成
便作归休岂无食,木兰垂露菊含英。

注释参考

曳裾

(1).拖着衣襟。裾,衣服的大襟。 晋 陶潜 《劝农》诗:“矧伊众庶,曳裾拱手。” 唐 王绩 《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诗:“曳裾出门迎,握手登前除。”

(2).“曳裾王门”之省称。 唐 杜甫 《又作此奉卫王》诗:“推轂几年惟镇静,曳裾终日盛文儒。” 明 蔡羽 《思田园》诗:“曳裾京华尘,徒自隳四支。”参见“ 曳裾王门 ”。

五府

(1).指 周 代的太府、玉府、内府、外府、膳府。《列子·周穆王》:“五府为虚,而臺始成。” 张湛 注:“《周礼》:太府掌九贡九职之货贿,玉府掌金玉玩好,内府主良货贿,外府主泉藏,膳府主四时食物者也。”

(2).即明堂。《北史·牛弘传》:“窃谓明堂者…… 黄帝 曰合宫, 尧 曰五府, 舜 曰总章,布政兴教,由来尚矣。”《太平御览》卷五三三引 唐 成伯玙 《礼记外传》:“ 唐 虞 为五府, 夏 谓太庙为世室, 殷 人谓路寝为重屋, 周 人谓五府为明堂。” 宋 范仲淹 《明堂赋》:“暨二帝之述焉,合五府而祭矣。”

(3).古代五官署的合称。所指不一。《汉书·赵充国传》:“后 临众 病免,五府復举 汤 。”《资治通鉴·汉宣帝神爵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丞相、御史、车骑将军、前将军,併后将军府为五府。”《后汉书·张楷传》:“﹝ 楷 ﹞五府连辟,举贤良方正,不就。” 李贤 注:“五府,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大将车也。”《周书·晋荡公护传》:“ 保定 元年,以 护 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令五府总於天官。”《资治通鉴·陈文帝天嘉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五府,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也。” 宋 赵昇 《朝野类要·称谓》:“五府:两参政,三枢密。”

(4).传说中的仙人居所。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良计

(1).善策,妙计。《三国志·魏志·曹仁传》:“今顿兵坚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虏,非良计也。”《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断曹国舅公案传》:“万事看我老身面,生条良计救他人。”

(2).善谋。《新唐书·苏安恒传》:“且 梁 、 河内 、 建昌 诸王,以亲得封,恐万岁后不能良计,宜退就公侯,任以闲简。”

发愤

(1) [exert oneself;make a determined effort]∶决心努力

(2) [give free vent to one's grievance]∶发泄愤怒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详细解释

(1).勤奋;决心努力。《史记·孔子世家》:“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乃发愤著论,杜门絶交,斯诚感激有为而然。”《宋史·文苑传五·苏洵》:“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徐翁》:“督尚书兄弟发愤为学,相继登第。” 丁玲 《过年》:“ 小菡 要发愤读书,要争气。”参见“ 发愤忘食 ”。

(2).发奋振作。 汉 班固 《东都赋》:“於是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赫尔发愤,应若兴云。”《后汉书·班超梁慬传论》:“时政平则文德用,而武略之士无所奋其力能,故 汉 世有发愤张胆,争膏身於夷狄以要功名,多矣。”《南史·文学传·祖皓》:“逆竖滔天,王室如燬,正是义夫发愤之秋,志士忘躯之日。”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一折:“有等人精神发愤,都待要习文演武立功勋。”《明史·欧阳一敬传》:“自 严嵩 败,言官争发愤论事, 一敬 尤敢言。”

(3).发泄愤懑。《楚辞·九章·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史记·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原兹文之设,迺发愤以表志。” 唐 成玄英 《<庄子>序》:“﹝ 庄周 ﹞当 战国 之初,降衰 周 之末,叹苍生之业薄,伤道德之陵夷,乃慷慨发愤,爰著斯论。” 明 何景明 《述归赋》:“ 左氏 著《国语》, 马迁 抽《史记》, 荀卿 董子 之流,皆有论譔,大抵困屈穷阨,发愤述作。”

(4).激起愤慨;激于义愤。《史记·伯夷列传》:“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后汉书·袁术传》:“ 董卓 无道,陵虐王室……天子播越,宫庙焚毁,是以豪桀发愤,沛然俱起。”《晋书·刘琨传》:“逆胡 刘聪 ,敢率犬羊,冯陵輦轂,人神发愤,遐邇奋怒。” 宋 司马光 《祭雷道矩文》:“无位於朝,忧国遑遑。发愤抗言,忠鯁激昂。”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盖 秦 灭六国,四方怨恨,而 楚 尤发愤,誓虽三户必亡 秦 。”

(5).犹含恨。《汉书·司马迁传》:“是岁,天子始建 汉 家之封,而 太史公 留滞 周南 ,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 晋 潘岳 《马汧督诔》:“慨慨 马生 ,硠硠高致。发愤囹圄,没而犹眡。” 唐 刘知几 《史通·五行志杂驳》:“ 昭子 以纳君不遂,发愤而卒。”《明史·刘源清传》:“ 振 前为乱卒所拥,实不反,诣 源清 自明。不能白,发愤zi1-1杀。” 清 曾国藩 《江忠烈公神道碑铭》:“城陷,发愤投水死。”

漫成

(1).徒成,枉成。 宋 晏殊 《浣溪沙》词:“月好漫成孤枕梦,酒阑空得两眉愁。” 清 吴伟业 《桃核船》诗:“三士漫成 齐 相计,五湖好载 越 姝行。”

(2).随意写成,信手写就。 赵朴初 《水仙子》词序:“晨起,观海上日出,景色奇丽……披襟欣然,漫成此曲。”

随便看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Abct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2/24 11:5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