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求仁得仁固其宜,大明当天照隐微,直前一疏可忘之 |
释义 | 求仁得仁固其宜,大明当天照隐微,直前一疏可忘之刘宰 《送魏华甫侍郎谪靖州》出自宋代刘宰《送魏华甫侍郎谪靖州》:靖州风物最五溪,畲田岁入人不饥,淘沙得金遨以嬉。 注释参考求仁得仁求仁得仁 (qiúrén-dérén) 语本《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求仁德就得到仁德。喻指如愿以偿 try to find humanity and finally get if;want sth. and succeed in getting just that 君所谓求仁得仁,亦复何怨。——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成语解释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求仁得仁出处《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使用例句君所谓求仁得仁,亦复何怨:老夫耄矣,不能驱役鬼神,预人家儿女事。明当犹明日,明天。《北史·萧宝夤传》:“ 宝夤 明当拜命,其夜慟哭。” 唐 王维 《宿郑州》诗:“明当渡 京水 ,昨晚犹 金谷 。” 宋 吴潜 《水调歌头·和梅翁韵预赋山中乐》词:“倚棹明当发,归梦落三洲。” 明白得当。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见 陆丈 回书,其言明当。”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古人不忌重韵》:“古人但取文理明当而已,初不避重字也。” 清 姚鼐 《复鲁絜非书》:“抑人之学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陈理义必明当,布置取舍,繁简廉肉不失法,吐辞雅驯不芜而已。” 隐微(1).隐约细微。《管子·九守》:“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曰动姦,姦动则变更矣。” 戴望 校正:“动,当作洞,声之误。”《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盖明者远见於未萌而智者避危於无形,祸固多藏於隐微而发於人之所忽者也。” 宋 陆游 《书<贾充传>后》:“祸机乱萌,伏於隐微。” 朱自清 《民众文学谈》:“我们只说‘文学’底情调比较错综些、隐微些,艺术也比较繁复些、致密些、深奥些便了。” (2).犹隐私。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一·鬼骂陈尚书》:“自是,鬼无日不至,无日不闹,往往抉其隐微,数其奸慝。” 直前(1).径直向前。《汉书·外戚传下·冯昭仪》:“ 冯倢伃 直前,当熊而立。”《三国志·魏志·曹仁传》:“ 仁 径渡沟直前,衝入贼围。”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詬虏帅失信。” 李石曾 《无政府说》:“革命者,直前不息,勇往不倦,质言之,大千世界进化之大关键也。” (2).太子府内官名。《陈书·胡颖传》:“﹝ 胡颖 ﹞ 梁世 仕至 武陵国 侍郎,东宫直前。”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