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枝撑强趁火城春,踪跡犹烦问水滨 |
释义 | 枝撑强趁火城春,踪跡犹烦问水滨陈造 《再次韵赵帅见寄三首》出自宋代陈造《再次韵赵帅见寄三首》:枝撑强趁火城春,踪跡犹烦问水滨。 注释参考枝撑(1).亦作“ 枝牚 ”。指建筑物中起支撑作用的梁柱。《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芝栭欑罗以戢孴,枝牚杈枒而斜据。” 李周翰 注:“枝牚,梁上交木也。”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河梁幸未拆,枝撑声窸窣。” 叶圣陶 《登雁塔》:“ 杜工部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中有‘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的句子……‘枝撑’指塔内的木材构筑。” (2).支撑,支持。 宋 欧阳修 《本论》:“天下之势,方若弊庐,补其奥则隅坏,整其桷则栋倾,枝撑扶持,苟存而已。” 清 杨宾 《换车行》:“坡陀木石相枝撑,谷口泥淖多呀坑。” 火城(1).谓于城周举火,形成火的城墙,使敌不能进。《梁书·羊侃传》:“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入,苦战不能禁。 侃 乃令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於里筑城,贼不能进。” (2).古代朝会时的火炬仪仗。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每元日、冬至立仗,大官皆备珂伞,列烛有至五六佰炬者,谓之火城。宰相火城将至,则众少皆扑灭以避之。” 宋 王禹偁 《待漏院记》:“相君啟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噦噦鑾声。” 明 高启 《早至阙下候朝》诗:“騶吏忽传丞相至,火城如昼晓寒销。” 清 钮琇 《觚賸·燕京元夜词》:“曾望蕊珠宫闕,星桥云烂,火城日近,踏遍天街月。” 问水滨见“ 问诸水滨 ”。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