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拥态旗指授,鹰扬虓啖,毡裘胆落,鼠逸狐奔 |
释义 | 拥态旗指授,鹰扬虓啖,毡裘胆落,鼠逸狐奔张榘 《沁园春(为壑相寿)》出自宋代张榘《沁园春(为壑相寿)》:思昔买臣,怀绶会稽,年犹五旬。 注释参考指授(1).指导;传授。 汉 班固 《bai1*1虎通·三教》:“立三教以相指授。” 唐 韩愈 《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相原隰之宜,指授方法,故连二岁大熟。”《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真人见 昇 长 二人道心坚固,乃将生平所得秘诀,细细指授。” 鲁迅 《呐喊·阿Q正传》:“ 阿Q 本来也是正人,我们虽然不知道他曾蒙什么明师指授过,但对于‘男女之大防’却历来非常严。” (2).犹指示。《新唐书·李吉甫传》:“又请自往招 元济 ,苟逆志不悛,得指授羣帅俘贼以献天子。” 明 陈子龙 《伤春》诗之二:“詔书频指授,使者日倥傯。” 鹰扬(1).威武貌。《诗·大雅·大明》:“维师 尚父 ,时维鹰扬。” 毛 传:“鹰扬,如鹰之飞扬也。”《后汉书·陈龟传》:“臣无文武之才,而忝鹰扬之任。” 元 萨都剌 《威武曲》:“当年意气何鹰扬,手扶天子登龙牀。” 清 孙枝蔚 《苦雨杂诗》之四:“ 吕尚 钓 磻溪 竟展鹰扬志。” (2).武事的代称。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况我真圣主文武同科,鹿鸣与鹰扬并重。” (3).逞威;大展雄才。《后汉书·刘陶传》:“羣小竞进,秉国之位,鹰扬天下,乌钞求饱,吞肌及骨,并噬无猒。”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昔 仲宣 独步於 汉 南, 孔璋 鹰扬於 河 朔 。” 唐 胡曾 《鸿门》诗:“ 项籍 鹰扬六合晨, 鸿门 开宴贺亡 秦 。” 明 沉鲸 《双珠记·并拜荣陛》:“虎奋三军,鹰扬千里,可信是青云器。” (4).古代武官名号。《北史·隋纪下·炀帝》:“壬辰, 雁门 贼帅 尉文通 ,聚众三千,保於 莫壁谷 ,遣鹰扬 杨伯泉 击破之。” 唐 刘禹锡 《武夫词》:“借问胡为尔?列校在鹰扬。”参见“ 鹰扬府 ”。 毡裘毡裘 (zhānqiú) 亦作“旃裘”,古代北方民族用毛制的衣服 fur coat 指代北方民族 northern minority nationality 毡裘之长。——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胆落[panic-stricken;be scared out of one's wits] 吓掉了胆 逆夷更觉胆落心寒。——《广州军务记》 详细解释犹丧胆。形容恐惧之甚。《旧唐书·温造传》:“吾夜踰 蔡州 城擒 吴元济 ,未尝心动,今日胆落于 温御史 。” 元 陈孚 《徐州项羽戏马台》诗:“嗔目叱诸侯,胆落毛髮洒。”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贼中悍酋记》:“军门亲追至 擂鼓臺 ,歼敌八百有奇,贼为之胆落。” 王闿运 《陆建瀛传》:“﹝诸将帅﹞闻其败,则胆落,一败不振,东南事大坏。”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