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诸公不愒日,老子判留年 |
释义 | 诸公不愒日,老子判留年陈造 《都梁八首》出自宋代陈造《都梁八首》:关塞凄凉处,青徐指顾边。 注释参考诸公(1).众公卿。《公羊传·隐公五年》:“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诸公者何?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餘大国称侯。” 汉 班固 《bai1*1虎通·礼乐》:“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 (2).诸多年老长者。《史记·田叔列传》:“ 叔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张守节 正义:“诸公谓丈人行也。” (3).泛称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元 贡师泰 《送江西傅与砺赴广州教授》诗:“买得 吴 船便欲东,更骑羸马别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个疑难在此,诸公大家参一参。” 愒日(1).荒废光阴。《左传·昭公元年》:“主民,翫岁而愒日,其与几何?” 宋 陈造 《即事》诗:“问俗即今防愒日,来时抚事错销魂。” (2).珍视时光。 晋 陶潜 《自祭文》:“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 老子老子 (Lǎozǐ) 中国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一说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曾为周“守藏室之史”(管藏书的史官),后隐退著《老子》一书。他把宇宙万物的本体看做“道”,认为它是超越时空静止不动的实体,是产生整个物质世界的总根源。他在观察社会和自然变化时,又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正反两方面的对立之中,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转化。政治上他主张“无为”,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回到“小国寡民”的幻境之中。老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Laozi 老子 (lǎozi) 父亲 father 老年男子的自称。即老夫 I;me 老子不吃你这一套留年(1).犹延年。亦指长寿。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正始寺》:“孤松既能却老,半石亦可留年。” 唐 施肩吾 《修仙词》:“丹田自种留年药,玄谷长生续命芝。” 宋 陈师道 《赠寇国宝》诗之二:“留年看举天南翼,过目先空 冀 北羣。” (2).指守岁。 宋 杨万里 《腊后》诗之一:“待腊惊还过,留年惜欲除。”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