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梦中沈却大{1|1}法船,文殊顿足普贤哭 |
释义 | 梦中沈却大{1|1}法船,文殊顿足普贤哭黄庭坚 《为黄龙心禅师烧香颂三首》出自宋代黄庭坚《为黄龙心禅师烧香颂三首》:老师身今七十六,老师心亦七十六。 注释参考梦中(1).睡梦之中。《列子·周穆王》:“西极之南隅有国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 古莽之国 ,阴阳之气所不交,故寒暑亡辨;日月之光所不照,故昼夜亡辨。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觉,以梦中所为者实,觉之所见者妄。” 南朝 梁 沉约 《别范安成》诗:“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賸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説着,便把他梦中所闻所见,云端里的情节,详细告诉了那 毕生 一遍。” 陶铸 《一室》诗:“ 井冈 晓日 延河 月,莫嘆相逢是梦中。” (2).比喻懵懂糊涂,受人欺骗。《三国演义》第七二回:“ 操 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sha1-1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盖。 操 跃起拔剑斩之,復上牀睡……惟 修 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3). 梦泽 之中。《左传·宣公四年》:“ 楚 鬭伯比 ……生 子文 焉,使弃诸 梦 中。” 法船(1).佛教语。喻佛法。谓佛法如船,可以拯救沉溺的众生渡过生死苦海,到达“彼岸”。《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帝修浄戒,轨道不及,无上法船,济诸沉溺。” 唐 李绅 《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住觉超真境,依游渡法船。” (2).旧时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晚上为超度亡灵而焚烧的纸船。《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到晚,做的极精致的莲花灯,点起来浮在水面上。又有极大的法船,照依佛家中元地狱赦罪之説,超度这些孤魂升天。”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法船》:“中元日各寺院製造法船,至晚焚之。有长至数丈者。” 林海音 《城南旧南·兰姨娘》:“我想到去年七月半在 北海 看烧法船的时候,在人群里跟妈撒开了手,还急得大哭呢。”参阅《盂兰盆经》。 文殊佛教菩萨名。 文殊师利 或 曼殊室利 的省称。意译为“妙吉祥”、“妙德”等。其形顶结五髻,象征 大日如来 的五智;持剑、骑青狮,象征智慧锐利威猛。为 释迦牟尼佛 的左胁侍,与司“理”的 普贤菩萨 相对。 中国 传其说法道场为 山西省 五台山 。 晋 殷晋安 《文殊象赞》:“ 文殊 渊睿,式昭厥声。”《四游记·唐三藏被难得救》:“愿佛慈悲,早见 文殊 金身,赐我真经,留传东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僧》:“相传山上徧地皆黄金, 观音 、 文殊 犹生。” 顿足以脚跺地。多形容情绪激昂或极其悲伤、着急。《韩非子·初见秦》:“闻战顿足徒裼,犯bai1*1刃,蹈鑪炭,断死於前者,皆是也。” 唐 杜甫 《兵车行》:“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吕无病》:“女握手哽咽,顿足不能出声。” 刘半农 《扬鞭集·学徒苦》:“呱呱儿啼,主妇震怒,拍案顿足,辱及学徒父母!” 普贤佛教菩萨名。梵名为Samantabhadra,也译为“遍吉”。与 文殊菩萨 并称为 释迦牟尼佛 之二胁士。寺院塑像,侍立于 释迦 之右,乘白象。以“大行”著称,其道场为 四川 峨眉山 。 宋 黄庭坚 《为黄龙心禅师烧香颂》诗之一:“梦中沉却da1*1法船, 文殊 顿足 普贤 哭。” 赵朴初 《僧伽和佛的弟子》:“大乘经典特别称道 文殊师利 的大智, 普贤 的大厅, 观世音 的大悲, 地藏 的大愿,所以这四大菩萨特别受到教徒的崇敬。”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