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道凤阁鸾台,黄尘乌帽,争似醉乡趣 |
释义 | 道凤阁鸾台,黄尘乌帽,争似醉乡趣许桢 《摸鱼子 和》出自元代许桢《摸鱼子 和》:买陂塘旋栽杨柳,求田专理农务。 注释参考凤阁(1).华丽的楼阁。多指皇宫内的楼阁。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曹植》:“朝游登凤阁,日暮集华沼。”《水浒传》第一回:“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 (2). 唐 武则天 光宅 元年(公元684年)改中书省为凤阁、遂用为中书省的别称。《新唐书·刘祎之传》:“太后遣 肃州 刺史 王本立 鞫治,以敕示 禕之 , 禕之 曰:‘不经凤阁鸞臺,何谓之敕!’” 宋 曾巩 《襄州遍学寺禅院碑》:“﹝ 钟绍京 ﹞惟嗜书,家藏 王羲之 、 献之 , 褚遂良 书至数十百卷。以善书直凤阁。”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苏味道 、 王庆元 同为凤阁侍郎。” (3).泛指中央官邸。 唐 白居易 《咏怀》:“昔为凤阁郎,今为二千石。” 明 高明 《琵琶记·孝妇题真》:“我相公虽居凤阁鸞臺,常在萤窗雪案。” 鸾台(1).宫殿高台的美称。《文选·曹植<应诏>诗》:“朝发鸞臺,夕宿兰渚。” 李善 注:“鸞臺、兰渚,以美言之。” 唐 王勃 《九成宫颂》:“翊鸞臺之广宴,扈鸳砌之仙游。” (2). 唐 时门下省的别名。后借指朝廷高级政务机构。《新唐书·百官志二》:“ 垂拱 元年改门下省曰鸞臺。” 宋 梅尧臣 《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诗:“幅狭不堪作詔命,聊备麤使供鸞臺。” 清 朱彝尊 《送曹郡丞贞吉之官徽州》诗:“凤沼趍晨久,鸞臺典籍荣。” (3).妆台。《敦煌曲子词·天仙子》:“燕语鶯啼惊觉梦,羞见鸞臺双舞凤。” 宋 张先 《木兰花·席上赠同邵二生》词:“弄妆俱学閒心性,固向鸞臺同照影。” 明 高明 《琵琶记·再报佳期》:“鸞臺罢妆,鹊桥初驾,佳期近也,请仙郎到河。” 黄尘(1).黄色的尘土。《后汉书·马融传》:“风行云转,匈礚隐訇,黄尘勃滃,闇若雾昏。” 唐 王昌龄 《塞下曲》之二:“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少顷,看见大路上黄尘滚滚,一辆摩托车驰过。” (2).比喻俗世;尘世。 唐 聂夷中 《题贾氏林泉》诗:“岂知黄尘内,迥有白云踪。” 明 高启 《江上晚眺图》诗:“观图忽起沧洲想,身堕黄尘又几年。” 清 周亮工 《有感寄舍弟靖公暨唐肯堂》诗:“看尽黄尘迷不得,相期破衲老江滨。” (3).犹黄泉。 清 蒋士铨 《空谷香·怀香》:“黄尘碧落两难凭,神仙有数,生死无常,那不关情。” 乌帽乌帽 (wūmào) 黑帽。唐时贵族戴乌纱帽,后来上下通用。乌纱帽后来成为闲居的常服。简称乌纱 black headgear of an old-time official 忠烈青衣乌帽。——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争似怎似。 唐 刘禹锡 《杨柳枝》词:“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宋 柳永 《慢卷紬》词:“又争似从前,淡淡相看,免恁牵繫。” 元 关汉卿 《金线池》楔子:“虽然故友情能密,争似新欢兴更浓。” 清 洪昇 《长生殿·密誓》:“问双星,朝朝暮暮,争似我和卿!” 醉乡醉乡 (zuìxiāng) 饮酒沉醉之后,似乎进入了另一番乡境,飘飘然别有滋味 the dazed state in which a drinker finds himself;drunkenness;state of ecstasy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