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顺天合道,退身养浩,同辈吞声 |
释义 | 顺天合道,退身养浩,同辈吞声王丹桂 《瑶台第一层 吴大卿寿日》出自元代王丹桂《瑶台第一层 吴大卿寿日》:阴极阳升。 注释参考顺天遵循天道;顺从天的意旨。《易·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孔颖达 疏:“顺奉天德。”《管子·形势》:“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 三国 魏 阮籍 《通易论》:“季叶既衰,非谋之获,应运顺天,不妄其作。” 茅盾 《子夜》八:“他就觉得凡百无非天意,他亦只好顺天行事了。” 合道谓合于自然或人事的道理。《史记·曹相国世家论》:“ 参 为 汉 相国,清静极言合道。”《三国志·魏志·华歆传》“帝叹息” 裴松之 注引《魏书》:“ 歆 性周密,举动详慎,常以为人臣陈事,务以讽諫合道为贵。” 南唐 李中 《献乔侍郎》诗:“卷舒唯合道,喜愠不劳神。” 退身(1).引退;隐居。《管子·宙合》:“故退身不舍端,修业不息版,以待清明。” 汉 严忌 《哀时命》:“孰魁摧之可久兮,愿退身而穷处。” 唐 元结 《处规》:“吾厌世人饰言以由道,藏智以全璞,退身以显行,设机以树名。” 清 吴敏树 《湖北按察使贵阳tang1|1子方先生哀辞》:“原公之始,方被任而决於退身。” (2).指脱身。 丁玲 《韦护》第三章:“他想zi1*1动1-1辞脱一切职务,退身出来,离开这里。” (3).后退。 孙犁 《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另一方面也因为家有一点恒产,有退身之路,可以不依附他人,所以能把腰直立起来。” 养浩谓培养本有的浩然正气。语本《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在乾之姤,匿景藏光,嘉遁养浩,韜韞儒墨。” 宋 龚宗元 《赠林处士逋》诗:“养浩时清啸,忘机只寓言。” 同辈同辈 (tóngbèi) 年辈相同 of the same generation 同辈的朋友 同伴,伙伴 fellow 同列,同僚 associate 眼看同辈上青云吞声[dare not cry out;gulp down one's sobs] 不敢出声,特指哭泣不敢出声 详细解释(1).不出声;不说话。 汉 马融 《长笛赋》:“于时也, 緜驹 吞声, 伯牙 毁絃。”《后汉书·宦者传·曹节》:“羣公卿士,杜口吞声,莫敢有言。” 唐 刘禹锡 《谢门下武相公启》:“吞声咋舌,显白无路。”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三折:“一个个都吞声儿就牢狱。” 刘半农 《耻辱的门》诗:“我呢?我除吞声承受外,那空气,你的上帝所造的空气,还肯替我的呻吟,颤动出一半个低微的声浪么?” (2).无声地悲泣。 唐 杜甫 《哀江头》诗:“ 少陵 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 曲江 曲。” 宋 贺铸 《忆秦娥》词:“王孙何许音尘絶,柔桑陌上吞声别。”《三国演义》第三回:“帝与王伏至四更,露水又下,腹中飢馁,相抱而哭;又怕人知觉,吞声草莽之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是四种人……怙势作威,足使人敲髓洒膏,吞声泣血。”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