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四塞羌戎知号令,五军貔虎畏威名 |
释义 | 四塞羌戎知号令,五军貔虎畏威名曹勋 《和陈御带见贻》出自宋代曹勋《和陈御带见贻》:汉室文章远业成,斗南英气为时生。 注释参考四塞(1).指四方屏藩之国。《礼记·明堂位》:“四塞,世告至。” 郑玄 注:“四塞,谓夷服、镇服、蕃服在四方为蔽塞者。”《敦煌曲子词·洞仙歌》:“愿四塞来朝明帝,令戎客休施流浪。” (2).指四境皆有天险,可作屏障。《战国策·齐策一》:“ 齐 南有 泰山 ,东有 琅邪 ,西有 清河 ,北有 渤海 ,此所谓四塞之国也。” 鲍彪 注:“四面有山关之固,故曰四塞之国也。” 汉 班固 《东都赋》:“且夫僻界西 戎 ,险阻四塞,脩其防御,孰与处乎土中。” 明 王錂 《春芜记·宸游》:“你看千峯岳峙,万井云屯,南接 苍梧 ,北连 陘塞 ,真可称四塞之国矣。” (3).指四方边塞,边境。《敦煌曲子词·献忠心》:“四塞休征罢战,放将仕,尽迴戈。”《敦煌曲子词·定风波》:“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儒仕,谁人敢去定风波?” (1).到处充塞。《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旁魄四塞,云尃雾散。”《旧唐书·德宗纪下》:“三月乙亥,黄雾四塞,日无光。”《宋史·仁宗纪一》:“甲午,昏雾四塞。” (2).四面蔽塞。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序》:“乍晴暴热,风道四塞。” 清 方苞 《七思·弟椒涂》:“荆榛四塞兮涂冥冥,连山赤黑兮延火烝。” 羌戎泛指我国古代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汉 扬雄 《长杨赋》:“其后 熏鬻 作虐,东夷横畔,羌戎睚眥, 闽 越 相乱。” 唐 王昌龄 《箜篌引》:“ 卢溪郡 南夜泊舟,夜闻南岸羌戎謳。” 号令号令 (hàolìng) 指挥部队军事行动的命令和指示的统称 order 以出号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愬军号令。——《资治通鉴·唐纪》 传号令以诛奸贼。——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发布号令 传呼命令。古代以传叫之法发布命令,故称号令 verbal command 号令召三老。——《史记·陈涉世家》 号令明肃。——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号令三军五军(1).古代军制。 春秋 时 晋 的上军、中军、下军、新上军、新下军。《国语·晋语四》:“蒐於 清原 ,作五军。” 韦昭 注:“ 晋 本有上军、有中军、有下军,今有五军,新上下也。” (2).古代军制。 汉 代前、后、中、左、右五营军队之称。《文选·张衡<西京赋>》:“五军六师,千列百重。” 李善 注:“《汉官仪》:‘ 汉 有五营。’五军即五营也。” (3).古代军制。 明 代京军三大营之一。 成祖 时,京卫之步骑军分为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部,亦谓之五军。见《明史·兵志一》。 (4).泛称朝廷的军队。 唐 贾至 《燕歌行》:“五军精卒三十万,百战百胜擒单于。” 貔虎貔虎 (píhǔ) 喻勇敢强猛的军队 brave troops威名威名 (wēimíng) 因力量或武功而得到的名望 fame based on great strength or military exploits;prestige;renown 威名远扬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