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事神徒惕虑,佞佛愧虚辞 |
释义 | 事神徒惕虑,佞佛愧虚辞李商隐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出自唐代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年鬓日堪悲,衡茅益自嗤。 注释参考惕虑(1).戒慎谋虑。 唐 张说 《对词摽文苑科策》:“犹或惕虑推沟,劳谦驭朽。” 唐 孟郊 《石淙》诗:“愜怀虽已多,惕虑未能整。” (2).忧虑。 唐 裴铏 《传奇·孙恪》:“ 恪 既被责,惭颜惕虑。” 佞佛谄媚佛;讨好于佛。后以为迷信佛教之称。《晋书·何充传》:“ 郗愔 及弟 曇 奉天师道,而 充 与弟 準 崇信释氏, 谢万 讥之云:‘二 郗 諂於道,二 何 佞於佛。’” 郁达夫 《迟桂花》:“城里的某巨公,的确是一位佞佛的先锋。” 虚辞浮夸不实之言。《战国策·楚策一》:“夫从人者,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行,言其利而不言其害。”《吕氏春秋·知度》:“至治之世,其民不好空言虚辞,不好淫学流説。” 三国 魏 曹植 《九愁赋》:“恨时王之谬听,受奸枉之虚辞;扬天威以临下,忽放臣而不疑。” 唐 白居易 《青石》诗:“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乾名已灭;不愿作官家道傍德政碑,不鐫实録鐫虚辞。”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