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见危授命理之常,苟得死所庸何伤 |
释义 | 见危授命理之常,苟得死所庸何伤魏了翁 《至左绵尽怀呈荣州二兄》出自宋代魏了翁《至左绵尽怀呈荣州二兄》:岁行析木予去国,鹑尾之年才返室。 注释参考见危授命[give one's life in peril;be ready to die for one's country in times of national crisis] 临难见危,能挺身而出,不顾惜自己的生命 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论语·宪问》 详细解释谓在危难关头,勇于献身。《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汉书·叙传下》:“ 欒公 哭 梁 , 田叔 殉 赵 ,见危授命,谊动明主。”《明史·刘可训传》:“初无守土责,因奉命録囚,而乃见危授命,解围 成都 。”亦作“ 见危致命 ”。《论语·子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朱熹 集注:“致命,谓委致其命,犹言授命也。” 汉 班固 《十八侯铭·太尉绛侯周勃》:“见危致命,社稷以寧。” 得死(1).谓得人效死相助。《汉书·朱博传》:“已许 孔乡侯 有指。匹夫相要,尚相得死,何况至尊! 博 唯有死耳!”《资治通鉴·汉哀帝建平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得死,谓得其死力。一曰:得其相为死也。” (2).谓得善终。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客问 浮休子 曰:﹞‘ 郑愔 为选部侍郎何如?’答曰:‘ 愔 猖獗小子,狡猾庸人也……既无雅量,终是凡材,以此求荣,得死为幸。’后果谋反伏诛。” 庸何何,什么。《左传·文公十八年》:“人夺女妻而不怒,一抶女,庸何伤?”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庸亦何也。” 杨伯峻 注:“庸何,同义词连用。” 宋 范成大 《次韵严子文春雪》:“围尺庸何伤?袤丈乃非瑞!”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