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词名句:

 

名句 四时独占风流选,百年遂却于飞愿
释义

四时独占风流选,百年遂却于飞愿

景元启 《【双调】新水令_一春常费买》

出自元代景元启《【双调】新水令_一春常费买》:

一春常费买花钱,锦营中惯曾游遍。
酒斟金叵罗,人伴玉婵娟。
急管繁弦,。
高楼上恣欢宴。

  骄马吟鞭,我是个酒社诗坛小状元。
舞裙歌扇,伴着个风花雪月。
玉天仙。
我把紫霜毫书满碧云笺,他撮着泥金袖绣彻红绒线。
正当年,一团儿娇。
艳堪人羡。

  蛾眉翡翠钿,玉腕黄金钏。
1~1胸兰麝香,檀口丁香煎。

  因此上典卖了洛阳田,重建座丽春园。
安排下剪雪裁冰句,准备。
着尤云雨言。
床边,放一卷崔氏春秋传。
窗前,横一幅双生风月篇。

  拚了个吃昏拳,怕甚么咽顽涎。
割舍了铜斗儿家缘,铁板儿似盘。
缠。
便日用三千,我其实少不得个娇滴滴玉人儿过遣,怕的是独自眠。

  我这里告天:可怜,教我永团圆!原天公与我行方便,地连枝产。
朵并头连,天比翼生对双飞燕。

  到春来景物妍,簪杏鬟鬟蝉,拾翠步金莲,听鸟并香肩。
到夏来。
携手上采莲船,瓜初剖水晶丸,酒新泛蓿砂煎,鱼旋打锦鳞鲜。

  呀!到秋来看四围红叶满山川,两行翠袖画堂前,看一轮明月照。
天边。
到冬来雪花儿满天,蒸羊羔美酒庆丰年。

  四时独占风流选,百年遂却于飞愿
常言道女貌郎才,恨惹情牵。

将一对美满姻缘,万载千秋教人做笑话儿演。

注释参考

四时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独占

独占 (dúzhàn) 独自占有 have sth. all to oneself;gain sole control;monopolize 独占资本

风流

风流 (fēngliú)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distinguished and admirable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talented in letters and unconventional in life style 是真名士自风流 放荡不羁 dissolute;loose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具有se1|1情特点或se1|1情上得到满足 romantic 风流小说 风俗教化 custom and culture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遗风,流风余韵 custom handed down from the past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风度;仪表 demeanor;bearing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风韵,多指好仪态 charm [黛玉]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百年

百年 (bǎinián) 指很多年 in a century;centenary;centennial;a hundred years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lifetime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于飞

飞;偕飞。于,语助词。《诗·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郑玄 笺:“飞集藂木,兴女有嫁于君子之道。”《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初, 懿氏 卜妻 敬仲 ,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鏘鏘。 有嬀 之后,将育于 姜 。’” 杜预 注:“雄曰凤,雌曰皇。雄雌俱飞,相和而鸣鏘鏘然。犹 敬仲 夫妻和睦,适 齐 有声誉。”后因以喻夫妻(或男女)同行或恩爱和合。 元 张可久 《满庭芳·春怨》曲:“清明近,于飞上坟,不由我不伤神。” 明 沉青门 《普天乐·思情》套曲:“孤时限岂自招?于飞愿天应为保,且把香来着意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两人登榻,于飞甚乐。”

随便看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Abct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2/3 5: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