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事理圆融文义显 |
释义 | 事理圆融文义显可旻 《渔家傲》出自宋代可旻《渔家傲》:曾讲弥陀经十遍。 注释参考事理事理 (shìlǐ) 事情的道理 reason 通晓事理圆融(1).佛教语。破除偏执,圆满融通。《楞严经》卷十七:“ 如来 观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徧法界,湛然常住。” 宋 苏轼 《答子由颂》:“五藴皆非四大空,身心河岳尽圆融。” 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眼前的愁烦是蜕化期间应有的苦闷,超越了这一段期间,自然会入于圆融无碍的境界。” (2).通融。《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二》:“天下节度、防御使,除正、至、端午、降诞四节量事进奉,达情而已。自於州府圆融,不得科敛百姓。” (3).犹圆通。指文辞周密畅达。 清 黄宗羲 《与李杲堂陈介眉书》:“ 万充宗 传諭:以 高旦中 誌铭中有两语,欲弟易之,稍就圆融。” 文义(1).文章的义理;文章的内容。《汉书·扬雄传下》:“今 扬子 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於圣人。”《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嫔》:“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莫不称美。”《南齐书·陆澄传》:“ 澄 当世称为硕儒,读《易》三年,不解文义。” (2).亦作“ 文谊 ”。文字的意义。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竟有只顾串合,不询文义之通塞,事理之有无,生扭数字作曲名者,殊失顾名思义之体。” 清 俞樾 《诸子平议·吕氏春秋一》“救守不可取”:“ 毕氏 沅 校本,不解前后文谊。” 章炳麟 《文学说例》:“是‘乐相乐’为当时常语也。斯二者必求其文义,则窒阂难通,诚以韵语异於他文耳。” (3).文辞。《晋书·李玄盛传》:“通涉经史,尤善文义。”《宋书·颜延之传》:“时尚书令 傅亮 自以文义之类,一时莫及, 延之 负其才辞,不为之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寄儿 睡去,梦见身为儒生,粗知文义。”《明史·刘显传》:“ 刘显 , 南昌 人,生而膂力絶伦,稍通文义。”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