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挥毫写别恨,临风独踌躇 |
释义 | 挥毫写别恨,临风独踌躇郑清之 《诗别可斋陈制置移镇吴门》出自宋代郑清之《诗别可斋陈制置移镇吴门》:恭惟上明圣,宵旰亲政初。 注释参考挥毫[write or draw with a writing-brush;put pen to paper;wield one's writting brush] 写毛笔字或作画 此君动辄挥毫于人前 挥毫题字 详细解释运笔。谓书写或绘画。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张旭 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宋 王安石 《和王微之登高斋》之三:“挥毫更想能一战,数窘乃见诗人才。”《水浒传》第三九回:“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bai1-1粉壁上挥毫便写。”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理惠拉壁画<贫人之夜>说明》:“生地壁画(Fresco)者,乘灰粉未干之际,即须挥毫傅彩,是颇不容易的。” 别恨离别之愁。 唐 高适 《送柴司户充刘卿判官之岭外》诗:“别恨随流水,交情脱宝刀。” 宋 舒亶 《散天花》词:“驪歌齐唱罢,泪争流。悠悠别恨几时休。” 清 李景福 《与宋怿先同舟至广陵即返白下口占赠别》:“聚欢良不易,别恨復相仍。” 临风迎风;当风。《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唐 杜甫 《与严二郎奉礼别》诗:“出涕同斜日,临风看去尘。”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水浒传》第三九回:“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 苏曼殊 《寄调筝人》诗:“偷尝仙女脣中露,几度临风拭泪痕。” 冰心 《寄小读者》五:“我想起我的母亲,不觉凭在甬道的窗边,临风偷洒了几点酸泪。” 踌躇(1) [hesitate]∶犹豫不决 操欲立后嗣,踌躇不定 。——《三国演义》 (2) [think;consider]∶思量,考虑 他两个眉来眼去,不由我暗暗踌躇,似这般哑谜儿怎猜做?——元· 关汉卿《鲁斋郎》 (3) [hang about;pace up and down]∶停留;徘徊不前 蹇淹留而踌躇。——宋玉《九辩》 (4) [be perfectly content;to one's heart content]∶得意的样子 踌躇满志 (5) [heartbroken;distressed]∶痛心;心情不愉快 望西都,意踌躇。——张养浩《山坡羊》 详细解释(1).踯躅,徘徊不进。《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驥踌躇於弊輂兮。” 王逸 注:“踌躇,不行貌。” 晋 陶潜 《赠羊长史》诗:“路若经 商山 ,为我少踌躇。”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丁玲 《韦护》第二章:“一到门边,便听着有那响亮的笑声,他不觉心一动,脚就踌躇了。” (2).犹豫,迟疑不决。《楚辞·九辩》:“事亹亹而覬进兮,蹇淹留而踌躇。” 晋 潘岳 《笙赋》:“勃慷慨以憀亮,顾踌躇以舒缓。” 唐 姚合 《酬杨汝士尚书喜人移居》诗:“酬章深自鄙,欲寄復踌蹰。” 清 洪昇 《长生殿·疑谶》:“看满地斜阳欲暮,到萧条客馆,兀自意踌蹰。” 鲁迅 《彷徨祝福》:“我在极短期的踌蹰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 (3).研究,反复思量。《全元散曲·醉花阴·秋怀》:“酒醒后细踌蹰,一寸柔肠千万缕。”《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 赵衰 、 狐偃 等因与 秦 臣 蹇叔 、 百里奚 、 公孙枝 等深相结纳,共踌躇復国之事。”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邻交》:“窃尝为 日本 踌躇审度,知其志必不仅在 朝鲜 、 琉球 也。” 叶圣陶 《线下·孤独》:“他也预备要走;然而走到什么地方去,却是个很费踌躇的难题--他每天上午离开茶馆之前照例要遇到这个难题。” (4).从容自得。《庄子·外物》:“圣人踌躇以兴事。” 成玄英 疏:“踌躇,从容也。”《庄子·田子方》:“方将踌躇,方将四顾。” (5).忐忑不安,极度痛心。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 阳迈 归国,家国荒殄,时人靡存,踌蹰崩擗,愤絶復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移防》:“局已变,势难支,踌蹰中夜少眠时。”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