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藉令或指擿,声名屡自堕 |
释义 | 藉令或指擿,声名屡自堕蔡襄 《和黄介夫忆竹》出自宋代蔡襄《和黄介夫忆竹》:君家有美竹,绕庐千百个。 注释参考藉令假使。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四:“且奏贼初无此言,是必怨讎者为之,藉令有之,若以一卒之故,断都转运使头,此后政令何由得行?” 宋 王安石 《上欧阳永叔书》:“藉令朝廷怜閔,不及一年,即与之外任,则人之多言,亦甚可畏。” 明 唐顺之 《答王南江提学书》:“藉令有人焉,始不悟而今也悟,则自今日无一物不可少者。” 指擿用手指抓搔。《列子·黄帝》:“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擿无痟痒。” 晋 左思 《娇女》诗:“顾眄屏风画,如见已指擿。” 指出,挑出缺点错误。《后汉书·李固传》:“陛下宜开石室,陈图书,招会羣儒,引问失得,指擿变象,以求天意。” 宋 欧阳修 《论吕夷简札子》:“盖其在位之日,专夺国权,胁制中外,人皆畏之,莫敢指擿。” 明 方孝孺 《答金景文》:“尝撰铭附上,且求指擿荒谬处见示!”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三篇:“迨 吴敬梓 《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 声名声名 (shēngmíng) 名声;名誉 publicity;reputation 第三是三仙姑的声名不好。——《小二黑结婚》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