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使人致命忽驰去,半道尚书言物故 |
释义 | 使人致命忽驰去,半道尚书言物故张嵲 《翟方进》出自宋代张嵲《翟方进》:相君事郡当少时,见谓迟钝遭谩欺。 注释参考使人佣人,奴仆。《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明日, 魏博 搜捕金盒,一军忧疑。这里却教了使人送还他去, 田承嗣 一见惊慌,知是剑侠,恐怕取他首级,把邪谋都息了。” 萧红 《生死场》三:“家中地主的使人早等在门前,地主们就连一块铜板也从不舍弃在贫农们的身上。” 奉命出使的人。《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赵孟 曰:‘牀笫之言不踰阀,况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闻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沙糖中国本无之。 唐太宗 时,外国贡至,问其使人。:‘此何物?’云:‘以甘蔗汁煎。’”《明史·太祖纪》:“六月戊寅, 察罕 以书来报,留我使人不遣。” 致命(1) [deadly;mortal;fatal]∶可使生命丧失的,比喻最厉害、最严重的 致命的一击 (2) [risk one's life]∶献出生命;拼死 见危致命 详细解释(1).传达言辞、使命。《礼记·丧大记》:“使者升堂致命。”《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使人致命 怀王 。”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 槐安国王 遣小臣致命奉邀。” (2).犹捐躯。《易·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唐 元稹 《诲侄等书》:“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明史·邓子龙传》:“ 邓子龙 始事 姚安 ,名与 綎 埒,垂老致命,庙祀海隅。” (3).使丧命;使毁灭。 宋 文天祥 《平反杨小三死事判》:“施斧于脇肋之间为致命,是下手重者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仵作揣摩了意旨,将无作有,多报的是拳殴脚踢致命伤痕。”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肺结核对于青年是险症,但对于老人却是并不致命的。” 续范亭 《七七抗战六周年寄晋西北同胞及诸同志并以自勉》:“这六年中,不但予 日 寇以致命的打击,建立了多少敌后根据地,而且在最艰险万难的环境中改革了旧日腐劣的政治,推行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半道半路,中途。《战国策·燕策一》:“於是因令其妾酌药酒而进之。其妾知之,半道而立。” 北周 庾信 《和灵法师游昆明池》诗:“半道闻荷气,中流觉水寒。”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注辇国鹦鹉》:“此国在海西,距 中州 四十一万里,舟行半道,过 西王母 ,三年,乃达 番禺 也。” 华山 《大戈壁之夜》:“可是大戈壁没人烟,还难得找到泉水,半道上出了毛病,很危险。” 尚书尚书 (Shàngshū)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的汇编。“尚”即“上”,《尚书》意即上古之书。相传由孔丘编选而成,传本有些篇是后人追述补充进去的,如《尧典》、《皋陶谟》、《禹贡》等。西汉初存二十八篇,用当时通行文字书写,即《今文尚书》。另有相传汉武帝时在孔丘住屋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已佚。东晋梅赜(一作梅颐、枚颐)又伪造《古文尚书》。后来《十三经》中的通行本,即《今文尚书》与梅氏伪书的合编,宋人开始怀疑梅氏伪书,至清渐成定论。今文各篇内容包含商周等代的一些重要史料,如《盘庚》反映商代奴隶社会的情况、《禹贡》记述战国时黄河、长江两流域的地理等 Shang Shu 尚书 (shàngshū) 中国古代官名。执掌文书奏章。作为官名,始置于战国时,或称“掌书”。秦为少府属官,汉武帝提高皇权,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地位逐渐重要。后各朝均有设置,清代相沿不改 a high official in ancient China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 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 明清两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长官 minister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兵部尚书物故物故 (wùgù) 亡故;去世 pass away;die 前以降及物故。——《汉书·李广苏建传》 亲友尽已物故 世事 affairs of human life 指变故 accident 物故不可论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