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一瓣谁堪续香供,四诗今拟当埋名 |
释义 | 一瓣谁堪续香供,四诗今拟当埋名罗椅 《读曾景建四诗》出自宋代罗椅《读曾景建四诗》:骚客诗翁死有灵,君行亦足慰飘零。 注释参考谁堪怎能忍受。 唐 王昌龄 《万岁楼》诗:“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 香供香和供品。 前蜀 杜光庭 《赵郜助中元黄箓斋词》:“輙因黄籙宝坛,助营香供。”《红楼梦》第五三回:“ 王夫人 正房院内设着天地纸马香供。” 四诗(1).即四家诗。 鲁 《诗》、 齐 《诗》、 韩 《诗》和 毛 《诗》的合称。 汉 代传《诗经》的有 鲁 人 申培 、 齐 人 辕固 、 燕 人 韩婴 ,称“鲁”、“齐”、“韩”三家诗,为今文诗学, 两汉 时皆立于学官, 魏 晋 以后逐渐衰亡。三家诗除存《韩诗外传》外,馀均亡佚。又有 鲁 人 毛亨 ,亦传《诗经》,称 毛 《诗》,为古文诗学,先在民间传授,盛行于 东汉 。 魏 晋 后通行的《诗经》就是 毛 《诗》。四家对诗义的说明、文字的解释,均有所不同,参阅 清 陈乔枞 《四家诗异文考》。参见“ 毛诗 ”、“ 三家诗 ”。 (2).《诗经》的四体:《风》、《大雅》、《小雅》、《颂》。 唐 许尧佐 《五经阁赋》:“ 虞 、 夏 、 商 、 周 之五典,《国》、《风》、《雅》、《颂》之四诗,既精微之与广博,莫不森罗而在兹。”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四诗既删,体裁益衍。” 清 钱谦益 《<增城集>序》:“令採风之使进而被之管絃,言之无罪,闻之足戒,岂不足以列四诗之目而称五諫之首也哉!” (3).称《南》(《周南》、《召南》)、《豳》、《雅》、《颂》为“四诗”。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经义》:“《周南》、《召南》、《南》也,非《风》也。《豳》谓之《豳诗》,亦谓之《雅》,亦谓之《颂》,而非《风》也。《南》、《豳》、《雅》、《颂》为四诗,而列国之《风》附焉,此《诗》之本序也。” 埋名[conceal one's identity] 隐瞒自己的真实名字 隐姓埋名 详细解释(1).姓名埋没,不为人知。《汉书·翟方进传》:“设令时命不成,死国埋名,犹可以不慙於先帝。” 明 李东阳 《拟古出塞》诗之一:“征南竞投籍,征北多埋名。” (2).隐藏姓名,不让人知。 南朝 宋 颜延之 《七绎》:“北岳生剗迹埋名,身閒事尽。”《老残游记》第七回:“京城里鏢局上请过他几次,他都不肯去,情愿埋名隐姓,做个农夫。”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