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种菜三四畦,畜豚七八个,永言给宾祭,且复课慵惰 |
释义 | 种菜三四畦,畜豚七八个,永言给宾祭,且复课慵惰陆游 《幽居》出自宋代陆游《幽居》:种菜三四畦,畜豚七八个,永言给宾祭,且复课慵惰。 注释参考种菜种植蔬菜。《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先主 据 下邳 ” 裴松之 注引 晋 胡冲 《吴历》:“ 备 时闭门,将人种芜菁, 曹公 使人闚门。既去, 备 谓 张飞 、 关羽 曰:‘吾岂种菜者乎? 曹公 必有疑意,不可復留。’”后用以比喻示人无大志。 清 赵翼 《闲居效放翁体》诗:“爱閒偏是閒难耐,始悟英雄种菜忙。” 三四(1).犹言再三再四。《北齐书·崔逻传》:“握手殷勤,至于三四。” (2).表示为数不多。 宋 欧阳修 《归自谣》词:“春艳艳,江上晚山三四点。” 七八(1).七八成。表示将近达到某种极限。 宋 苏轼 《与范子丰》诗之五:“夏田旱捐七八,盐法更变,课入不登。”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二:“ 晁天咎 、 黄鲁直 皆学 东坡 ,韵製得七八。”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一折:“可怜我也万苦千辛度命咱,现如今心似油煠,肉似钩搭,死是七八,那个提拔!” (2).差不多;大概。 元 无名氏 《符金锭》第三折:“伺候着,七八丢下绣球儿来也。”《jin1*1瓶1*1梅词话》第五回:“还早些个,你自去卖一遭来,那厮七八也将来也。”《jin1*1瓶1*1梅词话》第五八回:“这咱晚,七八有二更,放了俺们去罢了。” (3).七乘八,五十六。《素问·上古天真论》:“[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永言长言;吟咏。《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孔 传:“谓诗言志以导之歌,咏其义以长其言。” 晋 何敬祖 《杂诗》:“勤思终遥夕,永言写情虑。” 清 陈梦雷 《抒哀赋》:“援 灵均 以永言兮,绎 羲 文 之所指。” 宾祭(1).谓招待贵宾和举行大祭。《左传·襄公十年》:“ 鲁 有禘乐,宾祭用之。” 杨伯峻 注:“ 鲁 用 周王 之禘乐,於享大宾及大祭时用之。” 宋 张载 《正蒙·乐器》:“采枲耳,议酒食,女子所以奉宾祭、厚君亲者足矣。” 清 曾国藩 《欧阳氏姑妇节孝家传》:“勤其力以率其妯娌,与其子姓佣奴,各有专职,土无寸旷,人无晷暇,俛拾仰取,宾祭有经。” (2).设尸而祭。《逸周书·大匡》:“祈而不宾祭,服潄不制,车不雕饰。” 朱右曾 校释:“宾,尸也。” 且复犹言姑且再。《庄子·应帝王》:“子之先生不齐,吾无得而相焉。试齐,且復相之。”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既非公家用,且復还其私。” 宋 陆游 《十月八日九日连夕雷雨》诗:“牵萝且復补茅屋,饭豆何妨羹芋魁。” 明 刘基 《刘宗文菜窝遣兴》诗:“且復擷其蔬,独酌慰衰晚。” 慵惰亦作“ 慵堕 ”。犹懒惰。 唐 韩愈 《合江亭》诗:“淹滞乐闲旷,勤苦劝慵惰。” 唐 白居易 《妻初授邑号告身》诗:“倚得声名便慵堕,日高犹睡緑窗中。” 宋 苏辙 《子瞻寄示岐阳十五碑》诗:“余虽谬学文,书字每慵堕。” 明 袁宗道 《读陶渊明》:“疎粗之骨,不堪拜起;慵惰之性,不堪簿书。” 清 曹寅 《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之十五:“日长也觉安慵惰,不过长松大石间。” |
随便看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