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自昔词源浩千顷,粗许老子窥涯涘 |
释义 | 自昔词源浩千顷,粗许老子窥涯涘陈造 《次韵梁广文重午吊古》出自宋代陈造《次韵梁广文重午吊古》:菰粽蘸蜜彩作丝,竹萌尚箨榴未子。 注释参考自昔往昔;从前。《诗·小雅·楚茨》:“自昔何为?我蓺黍稷。” 晋 陆机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自昔哲王,先天而顺。” 唐 卢照邻 《五悲·悲今日》:“自昔相逢,把臂谈玄;横雕龙於翠尾,飞縞凤於琼筵。” 宋 范成大 《腊月村田乐府·爆竹行》:“岁朝爆竹传自昔, 吴 儂正用前五日,食残豆粥扫罢尘,截筒五尺煨以薪。” 词源词源 (cíyuán) 语言成为(如一个词或词素)的历史、来源(常包括其史前史),从该语言成分在语言中最早出现的记载追溯其语音、书写和词义的发展;追溯它从一种语言转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分析拼成它的组成部分;鉴定它在其他语言中的同源词,或者追溯它及其同源词在一种有记载的或假设的祖系语言中的共同的祖传形式 etymology千顷百亩为顷。千顷,极言其广阔。《淮南子·说林训》:“寻常之谿,灌千顷之泽。” 唐 韩愈 《酬卢给事曲江荷花行》:“ 曲江 千顷秋波浄,平铺红云盖明镜。” 明 陈所闻 《中秋同齐王孙瑞堂春堂虎丘坐月》曲:“望白云千顷,野鹤翱翔。” 丘复 《寄曹耐公汕头》诗:“罄此一樽酒,如对千顷汪。” 老子老子 (Lǎozǐ) 中国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一说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曾为周“守藏室之史”(管藏书的史官),后隐退著《老子》一书。他把宇宙万物的本体看做“道”,认为它是超越时空静止不动的实体,是产生整个物质世界的总根源。他在观察社会和自然变化时,又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正反两方面的对立之中,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转化。政治上他主张“无为”,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回到“小国寡民”的幻境之中。老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Laozi 老子 (lǎozi) 父亲 father 老年男子的自称。即老夫 I;me 老子不吃你这一套涯涘(1).水边;岸。《庄子·秋水》:“今尔出於涯涘,观於大海。”《西京杂记》卷六:“ 昆明池 中有戈船楼船……四角悉垂幡毦、旍葆、麾盖,照灼涯涘。” 南朝 梁 沉约 《与范述曾论竟陵王赋书》:“夫渺汎沧流,则不识涯涘。” 宋 王禹偁 《谢圣惠方表》:“窥天愈觉於高明,观海莫知其涯涘。” (2).边际;界限。 南朝 齐 谢朓 《辞随王笺》:“荣立府庭,恩加颜色。沐髮晞阳,未测涯涘。”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一:“后世之士不务守经合道而好论其变化,渺茫不见涯涘。” 明 高攀龙 《侪鹤赵先生小传》:“先生磊落英迈,卓然物表,了无盖藏,浑无涯涘。”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诗集>序》:“先生於书,无所不读,函盖充周,不见涯涘。”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三:“一个人在马路上从狭隘的深蓝天空里看看群星,慢慢的向前行走,一边作些漫无涯涘的空想。” (3).引申为尽头。 唐 颜真卿 《<干禄字书>序》:“綆短汲深,诚未达於涯涘。” (4).限量;穷尽。《朱子全书》卷四:“吾辈不用有忿世疾恶之意,当常自体此心,宽明无係累,则日充日明岂可涯涘耶!”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五》:“盖其学力深厚,不可涯涘。” 明 宋濂 《<莆田四如先生黄公后集>序》:“则其所著皆六经六微,所宣皆天地之秘,诚有未易涯涘者。” 孙中山 《实行裁兵宣言》:“吾民馨香之祷,岂有涯涘?”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