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人心天理不相远,前贤孝行胡不遵 |
释义 | 人心天理不相远,前贤孝行胡不遵赵与泌 《劝孝》出自宋代赵与泌《劝孝》:三复蓼莪思二亲,亲恩天地无比伦。 注释参考人心人心 (rénxīn) 指人的感情、愿望等 the will of the people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良心 conscience天理(1) [natural's law]∶自然法则;天道,天然的组织结构 依乎天理。——《庄子·养生主》 (2) [heavenly principles;moral principles]∶宋代的理学家认为封建lun1-1理是客观存在的道德法则,把它叫做“天理” (3) [moral principles;morality]∶道义 (4) [nature;natural instincts]∶天性 详细解释(1).天道,自然法则。《庄子·天运》:“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赋》:“谈天理之开基,辩人道之始终。”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大字寺园》:“其水其木,至今犹存,而曰堂曰亭者,无復彷彿矣!岂因於天理者可久,而成於人力者不可恃邪?” (2). 宋 代理学家把封建lun1-1理看作永恒的客观道德法则,称“天理”。 宋 朱熹 《答何叔京》之二八:“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3).泛指道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自道神鬼莫测,岂知天理难容?”《红楼梦》第六八回:“婶娘怎么样待你?你这么没天理,没良心!” 洪深 《贫民惨剧》第三幕:“天理良心,做这种的事情!” (4).犹天性。《礼记·乐记》:“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 孔颖达 疏:“理,性也,是天之所生本性灭絶矣。”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诱于可诱而天理灭矣。” (5).星名。《隋书·天文志上》:“魁中四星,为贵人之牢,曰天理也。” 相远相异;差距大。《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宋 苏轼 《永兴军秋试举人策问》:“ 汉 之与 秦 , 唐 之与 隋 ,其治乱安危,至相远也。” 明 方孝孺 《赠郑显则序》:“圣贤之文与后世之词,纯驳工拙多寡不大相远也。”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翻印木刻》:“木刻却小品居多,所以翻刻起来,还不至于大相远。” 贤孝贤惠孝顺。《史记·吕不韦列传》:“蚤自结於诸子中贤孝者,举立以为适而子之。”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四折:“这媳妇直恁般贤孝。”《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太太,我家有何修持, 玉格 有多大造化,上天赐我家这一双贤孝媳妇!” 胡不何不。《诗·鄘风·相鼠》:“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诗·唐风·杕杜》:“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苟必信,胡不赴 秦 军俱死?”《汉书·韦贤传》:“黄髮不近,胡不时监?”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