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陆游《投梁参政》:
浮生无根株,志士惜浪死。
鸡鸣何预人,推枕中夕起。
游也本无奇,腰折百僚底。
流离鬓成丝,悲吒泪如洗。
残年走巴峡,辛苦为斗米,远冲三伏热,前指九月水。
回首长安城,未忍便万里。
袖诗叩东府,再拜求望履。
平生实易足,名幸污黄纸,但忧死无闻,功不挂清史。
颇闻匈奴乱,天意殄蛇豕。
何时嫖姚师,大刷渭桥耻?士各奋所长,儒生未宜鄙。
覆毡草军书,不畏寒堕指。
注释参考
流离
流离 (liúlí) 因饥荒战祸而居无定所,到处逃难 to become homeless and wander from place to place;be forced to leave home and wander about; live the life of a refugee 黎民流离,困于道路。——《后汉书·和殇帝纪》 流离失散 另有“淋漓”之义
悲吒
亦作“ 悲诧 ”。悲叹;悲愤。《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五》:“临川哀年迈,抚心独悲吒。” 李善 注:“吒,叹声也。” 南朝 梁 何逊 《临行公车》诗:“念此将如何,抚心独悲咤。”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五:“每望东南云,令人几悲吒。” 宋 梅尧臣 《送曼叔襄城尉》诗:“此趣信所諳,羈官莫悲吒。” 明 高棅 《九月八日郭南山亭宴集分得下字》诗:“高兴殊不平,临风独悲咤。” 清 陈维崧 《贺新郎·送家广陵下第南归海宁兼以志慰》词:“真珠莫惜离筵泻。儘人间羣儿自贵,底须悲诧。”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抗议发愤之徒絶迹,慷慨悲咤之声不闻,名为士人,实则死人之不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