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一第声名动冕旒,渊源家学自梁丘 |
释义 | 一第声名动冕旒,渊源家学自梁丘陈耆卿 《代挽何知县二首》出自宋代陈耆卿《代挽何知县二首》:一第声名动冕旒,渊源家学自梁丘。 注释参考声名声名 (shēngmíng) 名声;名誉 publicity;reputation 第三是三仙姑的声名不好。——《小二黑结婚》冕旒[king's crown with tassels] 古代帝王的礼冠和礼冠前后的玉串,也用作皇帝的代称 详细解释(1).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顶有延,前有旒,故曰“冕旒”。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见《周礼·夏官·弁师》。 晋 崔豹 《古今注·问答释义》:“ 牛亨 问曰:‘冕旒以繁露,何也?’答曰:‘缀珠垂下,重如繁露也。’” 清 袁枚 《新齐谐·蒋太史》:“王年三十餘,清瘦微鬚,冕旒盛服,执笏北向。” (2).专指皇冠。借指皇帝、帝位。 南朝 梁 沉约 《劝农访民所疾苦诏》:“冕旒属念,无忘夙兴。” 唐 韩愈 《江陵途中寄三学士》诗:“昨者京师至,嗣皇传冕旒。” 明 沉鲸 《双珠记·奏议颁赦》:“若奏若启,达羣意於冕旒。” 胡适 《<镜花缘>的引论》四:“他( 武则天 )能使一班文人政客拜倒在他的冕旒之下。” 渊源渊源 (yuānyuán) 源流,本原 source;origin 测其渊源,览其清浊,未有厉俗独行若宁者也。——《三国志·管宁传》 事物渊源家学家学 (jiāxué) 书香世家中相延续的学问 paternal teaching and influence;knowledge handed down from father to child 刘君有家学,三世道益孤。—— 苏轼《刘壮与长官是堂》梁丘(1).古地名。 春秋 宋 邑。故址在今 山东省 成武县 境。《春秋·庄公三十二年》:“夏, 宋公 、 齐侯 遇于 梁丘 。” (2).复姓。 春秋 齐 有 梁丘据 。见《左传·昭公二十年》。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