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辅帝凝太和,系子一引手 |
释义 | 辅帝凝太和,系子一引手陈造 《教授有诗再次韵》出自宋代陈造《教授有诗再次韵》:人间望晴雨,长若物所隔。 注释参考太和见“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间冲和之气。《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汉书·叙传上》:“沐浴玄德,禀卬太和。”《文选》作“太龢”。 唐 元稹 《竞渡》诗:“数极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积为丰登之庆。” (2).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 唐 刘长卿 《同姜濬题裴式微余干东斋》诗:“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 宋 司马光 《论燕饮状》:“伏望陛下当此之际,悉罢燕饮,安神养气……无益奉养者,皆不宜数御以伤大和。” 宋 陆游 《蓬户》诗:“白头万事都经遍,莫为悲伤损太和。” (3).谓太平。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吾子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华委世。” 李善 注:“太和,谓太平也。”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思与海内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兴。”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昔闻有 明 全盛日,长养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恽敬 《答陈云渠书》:“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乐矣。” (5). 魏 鼓吹曲名。《晋书·乐志下》:“改《上邪》为《太和》,言 明帝 继体承统, 太和 改元,德泽流布也。” (6).雅乐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雅乐部》:“郊天及诸坛祭祀,即奏太和、冲和、舒和三曲。”《金史·乐志上》:“乃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名之曰‘太和’。” 系子指联结在器物上的细绳或带子。《红楼梦》第四二回:“‘这是两个荷包,带着顽罢。’説着,又抽开繫子,掏出两个‘笔锭如意’的錁子来给他瞧。”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二章:“ 石得富 在秤杆上挪着秤锤系子。” 引手[stretch one's hand] 伸手 时时引手。——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详细解释(1).拉回手。《仪礼·乡饮酒礼》:“宾厌介入门左” 汉 郑玄 注:“推手曰揖,引手曰厌。” 孔颖达 疏:“云引手曰厌者,以手向身引之。” (2).伸手。多指援助。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太平广记》卷四三二引《原化记·南阳士人》:“隔门有一人云:‘君合成虎,今有文牒。’此人惊异,不觉引手受之。”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卷二:“﹝ 于志寧 ﹞在昏主侧臣间,不一引手揕奸邪之谋。” 清 王士禛 《苏门孙先生言行》:“ 李献吉 在狱, 何仲默 致书 杨邃菴 ,求为引手。” (3).弓箭手。《宣和遗事》前集:“ 宋江 天晓欲将文字呈押,差 董平 引手三十人,至 石碣村 根捕。”参见“ 弓手 ”。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