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杜门终日不通书,得意忘言总不拘 |
释义 | 杜门终日不通书,得意忘言总不拘释印肃 《萍乡县丞求颂》出自宋代释印肃《萍乡县丞求颂》:杜门终日不通书,得意忘言总不拘。 注释参考杜门杜门 (dùmén) 闭门 close the door 光退门闾,杜门自守。——《汉书·孙光传》 而又剪发杜门。——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终日终日 (zhōngrì) 从早到晚 all day 终日忙忙碌碌 终日而思。——《荀子·劝学》不通(1).阻塞;不通达。《左传·成公十三年》:“东道之不通,则是 康公 絶我好也。”《楚辞·九辩》:“閔奇思之不通兮,将去君而高翔。” (2).不相往来。《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近且婚媾不通,兄弟乖絶。” (3).不共同使用。《礼记·内则》:“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 (4).不明白;不了解。《汉书·哀帝纪》:“皇天降非材之佑, 汉 国再获受命之符,朕之不德,曷敢不通!” 三国 魏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 冲 等不通大体,敢以陈闻。” 王愿坚 《普通劳动者》:“说着,他动了真气,象不屑于和这个不通情理的人说话似的,一翻身躺下去。” (5).谓学识浅陋。 汉 王充 《论衡·别通》:“夫通人犹富人,不通者犹贫人也。俱以七尺为形,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不通者空腹无一牒之诵。” (6).谓文理悖谬不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是为一论物体,一就人情,殊不通矣。”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鼎甲》:“邑宰见其文,以为不通,贴文於照墙,不取。” 得意忘言(1).谓既已领会其意旨,则不再需要表意之言词。语出《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晋书·傅咸传》:“得意忘言,言未易尽。苟明公有以察其悾款,言岂在多。” 南朝 梁 吴均 《行路难》诗之五:“君不见 上林苑 中客,冰罗雾縠象牙席。尽是得意忘言者,探肠见胆无所惜。” (2).引申为彼此默喻,心照不宣。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二:“ 唐 人五言絶句,往往入禪,有得意忘言之妙。”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六八:“何况建立在这种境界的诗论,如所谓作诗方法也,读诗方法也,又都重在语中无语……重在不着一字,重在得意忘言。” 成语解释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得意忘言出处《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使用例句迷方者执文泥象,知音者得意忘言。不拘不拘 (bùjū) 不拘泥,不计较 not stick to;not confine oneself 不拘小节 不受局限或限制 set no limit to 字数不拘 不夺取或据为己有 not take for oneself 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为。——《庄子·天地》 不拘 (bùjū) 不论,不管 whatever 不拘什么任务,只要对人民有益的,我都愿意接受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