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自惭才识非通敏,不得同归得异端 |
释义 | 自惭才识非通敏,不得同归得异端释智圆 《寄瑞应经疏及注阴符经与体元上人》出自宋代释智圆《寄瑞应经疏及注阴符经与体元上人》:瑞应阴符尽索看,封题欲寄意盘桓。 注释参考自惭自惭 (zìcán) 自己感到惭愧 feel ashamed 听了他这番话,我更感自惭才识才识 (cáishí) 才能与识别力 ability and insight 才识过人通敏通达聪慧。《汉书·赵广汉传》:“ 赵广汉 字 子都 ……以廉絜通敏下士为名。”《南史·刘孝孙传》:“博学通敏,而仕多不遂。” 宋 叶适 《送刘茂实序》:“ 茂实 材厚通敏,顺物险易。” 清 戴名世 《<蔡瞻岷文集>序》:“ 瞻岷 通敏有才辨,其气甚豪,而钻研於典籍者又精且熟。” 不得不得 (bùdé)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may not;be not allowed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同归同归 (tóngguī) 有同样的结局或目的 go to same goal异端异端 (yìduān) 异常的吉兆。现多指自认为正统者对异己的思想、理论的称呼 strange omen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朱熹集注:“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 焦循补疏:“各为一端,彼此互异。” 古代儒家称其他学说、学派为异端 heterodoxy;heresy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