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一闻茅屋数株梅,三径频成为我开 |
释义 | 一闻茅屋数株梅,三径频成为我开赵蕃 《元衡过邢园同广声终日坐于习堂梅树之下得长》出自宋代赵蕃《元衡过邢园同广声终日坐于习堂梅树之下得长》:一闻茅屋数株梅,三径频成为我开。 注释参考茅屋茅屋 (máowū) 用芦苇、稻草等苫盖屋顶的简陋房子 thatched cottage;hut三径亦作“ 三逕 ”。 晋 赵岐 《三辅决录·逃名》:“ 蒋詡 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晋 陶潜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唐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退跡依三逕,辞荣继二 疏 。” 宋 苏轼 《次韵周邠》:“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花月痕》第十五回:“旁边挂着一副对联是:一帘秋影淡於月,三径花香清欲寒。” 为我战国 时期 杨朱 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孟子·尽心上》:“ 杨子 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