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山中甘散秩,膝下奉晨羞 |
释义 | 山中甘散秩,膝下奉晨羞王禹偁 《对雪感怀呈翟使君冯中允同年》出自宋代王禹偁《对雪感怀呈翟使君冯中允同年》:岁暮山城雪,民和岁有秋。 注释参考散秩闲散而无一定职守的官位。 唐 白居易 《昨日复今辰》诗:“散秩优游老,闲居浄洁贫。” 宋 王禹偁 《对雪感怀呈翟使君冯中允同年》诗:“山中甘散秩,膝下奉晨羞。”《清史稿·礼志六》:“明年祠成,颁御书额曰‘崇忠念旧’,设位为祭。前殿内大臣或散秩大臣、尚书、都统主之。” 膝下(1) [children]∶子女幼时常依于父母膝下,故借指幼儿 亲生之膝下。——《孝经》 膝下犹虚 (2) [(in letters)address to one's parents]∶在与父母通信时,用作敬辞,表示对父母的爱慕 违离膝下,三十五年。——守文护《报父母》 父亲大人膝下 详细解释(1).指人幼年时常依于父母膝旁,言父母对幼孩之亲昵。《孝经·圣治》:“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 唐玄宗 注:“亲犹爱也,膝下谓孩幼之时也。”后用作对父母的亲敬之称。 晋 刘柔 妻 王氏 《怀思赋》:“忆昔日之欢恃,奉膝下而怡裕。” 北周 宇文护 《报母书》:“区宇分崩,遭遇灾祸,违离膝下,三十五年。”京剧《孔雀东南飞》第一场:“母亲请上受我一拜。儿久离膝下,少奉甘旨,恕孩儿不孝之罪。”又如给父母或祖父母写信时,在开头的称呼下加“膝下”两字,以示亲敬。 (2).指父母的身边。 南朝 梁 沉约 《为文惠太子礼佛愿疏》:“元良之位,长守膝下之懽。”《新唐书·高宗纪》:“ 太宗 尝命皇太子游欢习射,太子辞以非所好,愿得奉至尊,居膝下。”《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老夫妻正喜多了两个媳妇庆赏团圆,偏儿子又不在膝下。” 巴金 《我的眼泪》:“他出生在阳光明媚的 南欧 的乡村,在双亲的膝下一直生活到十三岁。” 晨羞早餐。 晋 束晳 《补亡诗六首·南陔》:“馨尔夕膳,絜尔晨羞。” 唐 李咸用 《和吴处士题村叟壁》:“秋果樝梨涩,晨羞笋蕨鲜。”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尹兹东夏,非徒昼锦之荣;循彼南陔,盖便晨羞之养。”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