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踏车声如雷,力尽真何为!天岂不念民,云族风散之 |
释义 | 踏车声如雷,力尽真何为!天岂不念民,云族风散之陆游 《闵雨》出自宋代陆游《闵雨》:岁秋固多雨,每恨不及时。 注释参考踏车(1).踩踏车船上的轮子,使船行进。《水浒传》第八十回:“先教﹝水手﹞一半去各船上学踏车,着一半学放弩箭。” 清 顾炎武 《榜人曲》:“儂家住在江洲,两桨如飞自繇。 金 兵一到北岸,踏车 金山 三周。”《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自 金 侵 长淮 , 江 上之民,有所谓踏车夫,则操舟楫而杂战卒。” (2).踩踏水车灌排。 宋 苏轼 《有言郡东北荆山下可以沟畎积水因与吴正字王户曹同往相视》诗之一:“使君下策真堪笑,隐隐惊雷响踏车。” 宋 王安石 《山田久欲拆》诗:“妇女喜秋凉,踏车多笑语。” 清 吴存楷 《踏车》诗:“水声活活,车声鸦鸦。去年踏车稻扬花,今年踏车纔放芽。” 力尽力气用尽。《左传·昭公十一年》:“力尽而敝之,是以无拯,不可没振。” 唐 元稹 《有鸟》诗之五:“主人频问遣妖术,力尽计穷音响悽。” 鲁迅 《华盖集续编·厦门通信(三)》:“ 语堂 是除办事教书之外,还要防暗算,我看他在不相干的事情上,弄得力尽神疲,真是冤枉之至。” 何为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岂不岂不 (qǐbù) 难道不…?怎么不…? wouldn’t it result in 岂不容易?云族(1).云层。 唐 宋之问 《温泉庄卧病》诗:“兹山栖灵异,朝夜翳云族。” 宋 曾巩 《山水屏》诗:“远到无限极,穷升犯云族。” (2).犹云集。 明 袁宏道 《赠潘景升》诗:“新知与旧欢,凑集如云族。” 风散(1).谓如风消散。《后汉书·刘陶传》:“今三郡之民皆以奔亡,南出 武关 ,北徙 壶谷 ,冰解风散,唯恐在后。” (2).风教散播。《晋书·文苑传·李充》:“泽洽而濡,化流风散,比屋同尘而人罔僭乱。” 风吹散。 唐 储光羲 《临江亭五咏》之二:“潮生 建业 水,风散 广陵 烟。” 唐 韦应物 《陪王卿郎中游南池》诗:“露浥荷花气,风散柳园秋。”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