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香炉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 |
释义 | 香炉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杜甫 《大觉高僧兰若(和尚去冬往湖南)》出自唐代杜甫《大觉高僧兰若(和尚去冬往湖南)》:巫山不见庐山远,松林兰若秋风晚。 注释参考香炉峰同“ 香鑪峯 ”。亦作“香鑪峰”。江西省 庐山 北部名峰。奇峰突起,状似香炉,峰顶水气郁结,云雾弥漫,如香烟缭绕,故名。有数峰。 北香炉峰 下有 白居易 草堂遗址。附近多瀑布,为 庐山 胜景之一。 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诗之一:“西登 香炉峰 ,南见瀑布水。” 唐 白居易 《登香炉峰顶》诗:“迢迢 香炉峯 ,心存耳目想。终年牵物役,今日方一往。” 宋 辛弃疾 《玉楼春》词:“ 琵琶亭 畔多芳草,时对 香炉峯 一笑。” 仙家(1).仙人所住之处。《海内十洲记·元洲》:“ 元洲 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南岸十万里,上有五芝玄涧……亦多仙家。” 唐 牟融 《天台》诗:“洞里无尘通客境,人间有路入仙家。” (2).指仙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癸卯春,余游 黄山 ,见絶壁之上,刻‘ 江丽田先生 弹琴处’,疑是古之仙家者流。”《老残游记》第九回:“这屏上诗是何人做的?看来只怕是个仙家罢?”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仙家、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3).旧时迷信,用以称狐仙。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渠畏怖不出,我亦实不忍火攻。苟无大罪,乞仙家捨之。”原注:“里俗呼狐曰仙家。” 白榆(1).白皮的榆树。《诗·陈风·东门之枌》:“东门之枌,宛丘之栩。” 毛 传:“枌,白榆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榆》:“ 邢昺 《尔雅疏》云:‘榆有数十种,今人不能尽别,惟知荚榆、白榆、刺榆、榔榆数者而已。’” (2).指白榆树的皮。 唐 岑参 《轮台即事》诗:“三月无青草,千家尽白榆。” (3).指星。《古乐府·陇西行》:“天上何所有,歷歷种白榆。” 唐 杜甫 《大觉高僧兰若》诗:“ 香炉 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 唐 薛逢 《天上种白榆赋》:“象帝之先,种白榆於自然,布歷歷之真质,遍高尚之远天。”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