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词名句:

 

名句 葵藿是倾心,豺狼何反噬
释义

葵藿是倾心,豺狼何反噬

张九龄 《酬周判官巡至始兴会改秘书少监见贻之作兼呈耿广州》

出自唐代张九龄《酬周判官巡至始兴会改秘书少监见贻之作兼呈耿广州》:

惟昔迁乐土,迨今已重世。
阴庆荷先德,素风惭后裔。
唯益梓桑恭,岂禀山川丽。
于时初自勉,揆己无兼济。
瘠土资劳力,良书启蒙蔽。
一探石室文,再擢金门第。
既起南宫草,复掌西掖制。
过举及小人,便蕃在中岁。
亚司河海秩,转牧江湖澨。
勿谓符竹轻,但觉涓尘细。
一麾尚云忝,十驾宜求税。
心息已如灰,迹牵且为赘。
忽捧天书委,将革海隅弊。
朝闻循诚节,夕饮蒙瘴疠。
义疾耻无勇,盗憎攻亦锐。
葵藿是倾心,豺狼何反噬
履险甘所受,劳贤恧相曳。
揽辔但荒服,循陔便私第。
嘉庆始获申,恩华复相继。
无庸我先举,同事君犹滞。
当推奉使绩,且结拜亲契。
更延怀安旨,曾是虑危际。
善谋虽若兹,至理焉可替。
所仗有神道,况承明主惠。

注释参考

葵藿

(1).指葵与藿,圴为菜名。 南朝 宋 鲍照 《东武吟》:“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 宋 梅尧臣 《答持国遗魦鱼皮脍》诗:“终当饭葵藿,此味不为欠。” 清 方文 《赠赵止安先生》诗:“葵藿常弗饱,焉能免憔悴。”

(2).单指葵。葵性向日。古人多用以比喻下对上赤心趋向。语出《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向之者诚也。窃自比於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 唐 柳宗元 《为崔中丞请朝觐表》:“葵藿之诚弥初,犬马之恋逾深。” 宋 苏轼 《乞常州居住表》:“愿回日月之照,一明葵藿之心。” 明 陆采 《怀香记·承明雪宴》:“誓倾葵藿陈廊庙,祈万寿,比嵩乔。”

倾心

(1) [admire wholeheartedly]∶向往;仰慕[某人]

天下倾心

(2) [fall in love with]∶男女间钟情爱慕

一见倾心

(3) [do sth. with all one's heart]∶尽心;竭尽诚心

倾心交谈

详细解释

(1).向往;仰慕。 南朝 梁 庾肩吾 《有所思行》:“悵望情无极,倾心还自伤。” 唐 王勃 《送白七序》:“天下倾心,尽当年之意气。”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半山咏扬雄》:“ 水心 叶公 ,著《习学记言》,讥评古今,无全人矣,独於 雄 倾心焉。” 陈毅 《沁园春·山东春雪压境读mao1-11|1席柳亚子咏雪唱和词有作》词:“倾心甚,看回天身心,绝代风骚。”

(2).指男女之间钟情爱慕。 巴金 《家》十一:“二哥近来很倾心于 琴姐 ,他已经向我说过。”

(3).尽心;诚心诚意。《后汉书·皇后纪上·章德窦皇后》:“后性敏给,倾心承接,称誉日闻。” 唐 元稹 《华三巫》诗:“使我倾心事尔巫,吾寧驱车守吾道。”《二刻拍案惊奇》卷七:“妾身虽在烟花之中,那些浮浪子弟,未尝倾心交往。” 徐迟 《地质之光》:“在座的一些同志便一个个告辞,退出了房间,知道他们要倾心长谈了。”

(4).指葵藋之类植物本性倾向于太阳。比喻忠贞不二。 唐 刘长卿 《游南园偶见在阴墙下葵因以成咏》:“太阳偏不及,非是未倾心。” 明 何景明 《赠望之》诗之四:“孤葵慕太阳,倾心量不移。”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悟情》:“又何必作葵藿之倾心,杨花之飘荡耶!”参见“ 倾葵 ”。

豺狼

豺狼 (cháiláng) 豺和狼 jackals and wolves 比喻贪婪残忍的人 cruel and evil people

反噬

(1).反咬一口。《艺文类聚》卷七七引 北魏 温子昇 《印山寺碑》:“蜂蠆有毒,豺狼反噬。”

(2).比喻背叛。《晋书·张轨传》:“ 祚 ( 张祚 )既震惧,又虑 擢 ( 王擢 )反噬。”《南齐书·江谧传》:“犯上之跡既彰,反噬之情已著。” 唐 张九龄 《勅幽州节度张守珪书》:“顷者,慰抚降虏,每事优给,而终不知恩,惟图反噬。”《旧唐书·仆固怀恩李怀光等传论》:“ 僕固怀思 、 李怀光 ,咸以勇力,有劳王家,为臣不终,遂行反噬,其罪大矣。”

(3).比喻受人之惠,反加陷害。 宋 陆游 《书包明事》:“方 岐公 贵时,所荐达士大夫多矣,至其失势,不反噬以媚权门者几人?”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苏东坡诗》:“此皆 坡 素交,而其后反噬者也。”

(4).比喻罪犯诬指检举人为同谋。亦泛指自己办了坏事反而诬陷别人。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赵护卫》:“邸中有护卫 双爱 者,出境滋事,先人劾之, 爱 因反噬为奉先人命者,而引护卫为证。”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话》:“近来有些人,凡是自己善于在暗中播弄鼓动的,一看见别人明白质直的言动,便往往反噬他是播弄和鼓动,是某党,是某系。”

随便看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Abct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1/10 17: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