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阴阳有至信,残暑逝不留 |
释义 | 阴阳有至信,残暑逝不留张耒 《夏夜二首》出自宋代张耒《夏夜二首》:一雨洗空旷,肃然天地秋。 注释参考阴阳阴阳 (yīn-yáng) Yin and yang ,the two opposing principles in nature,the former feminine and nagative and the latter masculine and positive 古代哲学概念。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 阴阳易位。——《楚辞·屈原·涉江》 日月运转之学 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研核阴阳。 天气的变化 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至信最大的诚信。《庄子·庚桑楚》:“至信辟金。”《淮南子·修务训》:“ 皋陶 马喙,是谓至信。” 高诱 注:“喙若马口,出言皆不虚,故曰至信。” 宋 徐兢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海道一》:“潮汐往来,应期不爽,为天地之至信。” 残暑残馀的暑气。 唐 沉佺期 《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诗:“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 白居易 《曲江早秋》诗:“早凉晴后至,残暑暝来散。” 宋 陆游 《风雨》诗:“残暑时当尽,清风势自回。”亦指夏末时节。 宋 范成大 《西楼秋晚》诗:“残暑已随梁燕去,小春应为海棠来。”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