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 |
释义 |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刘禹锡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出自唐代刘禹锡《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 注释参考宿习(1).谓长久地学习积累。 汉 王充 《论衡·逢遇》:“学不宿习,无以明名。” (2).平素所学习的;预先诵习过的。《册府元龟》卷九五一引 宋 陶岳 《五代史补》:“ 郭忠恕 ,七岁童子及第,富有文学,尤工篆隶。尝有人於 龙山 得鸟迹篆, 忠恕 一见,輒诵如宿习。”《宋史·李穀传》:“﹝ 李穀 ﹞发愤从学,所览如宿习。” (3).佛教指前世具有的习性。 唐 刘禹锡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诣河南尹白侍郎》诗:“宿习脩来得慧眼,多闻第一却忘言。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罗卜 三周礼毕,遂即投仏出家,丞(承)宿习因闻法证﹝得阿罗﹞汉果。”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天下之事,有不学而能者,儒家则谓之天性, 释 氏则以为宿习,其事甚众: 唐 以文称,如 白乐天 七月而识‘之’、‘无’二字, 权德舆 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 (4).旧日的积习。 宋 陆游 《永日无一事作诗自诒》:“得非閔我老,作意鐫其顽。扫除尽宿习,使得终日閒。” 修来谓修业进德以求将来之功。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掩细瑕而録大用,忘近恶而念远功,使夫 曹劌 、 孟明 有修来之効, 魏尚 、 张敞 立雪耻之绩。”《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太祖 乃还救 谭 ,十月至 黎阳 ” 裴松之 注引《汉晋春秋》:“是后又望将军改往修来,克己復礼,追还孔怀如初之爱。” 慧根(1).佛教语。五根之一。破惑证真为慧;慧能生道,故曰慧根。多指能信入佛法的根机。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四:“於法观达,目之为根,慧能生道,故名慧根。” 唐 刘禹锡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诣河南尹白侍郎》诗:“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 清 龚自珍 《长相思》词引:“同年生 冯晋渔 ,少具慧根而不信经典。”参见“ 五根 ”。 (2).聪明的天资。 刘坚 《“强盗”的女儿》:“有一次他居然当着我的面对五太太夸奖我:‘这娃有个慧根啊!’” 多闻多闻 (duōwén) 见多识广 well-informed;erudite 博学多闻不是一件坏事第一第一 (dì-yī) 排在最前的 the first (1st);firstly;primarily;at the head;in the first place 排名第一 首要的,最重要的 first;most important 质量第一忘言(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