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致之讽谏路,升之诰命司。 |
释义 | 致之讽谏路,升之诰命司。范仲淹 《谢黄揔太博见示文集》出自宋朝范仲淹《谢黄揔太博见示文集》松桂有嘉色,不与众芳期。 注释参考讽谏[give advance to one's superior;remonstrate with ruler by clever analogy] 指下对上,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规劝,使其改正错误 衡乃拟 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后汉书·张衡传》 详细解释以婉言隐语相劝谏。《史记·滑稽列传》:“ 优孟 ,故 楚 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諫。”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而 邓肃 进诗,讽諫花石, 京 欲罪之。” 清 彭邦鼎 《闲处光阴》卷上:“《鸳鸯于飞》诗, 管东溟 曰:‘刺 幽王 也。’二章一反一正,以为讽諫。” 艾纳 《新事旧编》:“我国 战国 时代有一个 吴国 太子讽谏其父 吴王 夫差 的故事。” 诰命诰命 (gàomìng) 朝廷颁布的命令 imperial order 和帝即位,太后临朝,宪以侍中,内干机密,出宣诰命。——《后汉书·窦宪传》 帝王的封赠命令。明清五品以上授诰命,六品以下授敕命 imperial mandate 特指有封号的妇人 mandated woman 惟恐各诰命来往,亏了礼数,怕人笑话。——《红楼梦》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