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宝幢幡盖影重重,十方佛国于中现 |
释义 | 宝幢幡盖影重重,十方佛国于中现释遵式 《十六观经颂树观第四》出自宋代释遵式《十六观经颂树观第四》:四观宝树七重行,宝叶华敷妙宫殿。 注释参考幢幡(1).旌旗之类。仪仗或军事指挥所用。《后汉书·礼仪志下》:“校尉三百人,皆赤幘不冠,絳科单衣,持幢幡。”《通典·兵二》引 三国 魏 曹操 《军令·船战令》:“幢幡旗鼓,各随将所载船。” (2).指佛、道教所用的旌旗。从头安宝珠的高大幢竿下垂,建于佛寺或道场之前。分言之则幢指竿柱,幡指所垂长帛。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自地涌塔于佛之前,其幢幡瓔珞、玛瑙、车渠、七盘四悬,乘虚耀日。”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一:“即见有 道流童子 ,持幢幡节盖相继而出云间。”《水浒传》第一回:“只见 上清宫 许多道众,鸣鐘击鼓,香花灯烛,幢幡寳盖,一派仙乐,都下山来迎接丹詔。”《红楼梦》第十四回:“那应佛僧正开方破狱……延请 地藏王 ,开金桥,引幢幡。” 重重重重 (chóngchóng) 很多层 ring upon ring 重重围住 许多 numerous 矛盾重重 充满 full of 烦恼重重十方十方 (shífāng) 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 ten directions佛国(1).佛所生之地,指 天竺 ,即古 印度 。《维摩经略疏》卷一:“言佛国者,佛所居域,故名佛国。” 宋 陆游 《掩户》诗:“ 泰山 蚁垤初何有?佛国魔宫本亦平。” (2).指寺院。 唐 戴叔伦 《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之一:“佛国三秋别,云臺五色连。” 清 方文 《麻城访稿木大师》诗:“普天披髮奈渠何,我党逃名佛国多。”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