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哄的兵散潼关,忽的尘暗长安 |
释义 | 哄的兵散潼关,忽的尘暗长安汤舜民 《【越调】柳营曲 途中春暮》出自元代汤舜民《【越调】柳营曲 途中春暮》:岐路北,断桥西,滴溜溜酒帘茅舍低。 注释参考潼关关隘名。古称 桃林塞 。 东汉 时设 潼关 ,故址在今 陕西省 潼关县 东南,处 陕西 、 山西 、 河南 三省要冲,素称险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河 在 关 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 潼关 。” 唐 杜甫 《北征》诗:“ 潼关 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只要明天从 潼关 附近冲过去,到了 河南 ,官兵就再也包围不住咱们啦。” 忽的忽的 (hū dì)突然的。 西遊記.第十二回:「那宮主忽的翻叫:『丈夫慢行,等我一等!』」 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厭的轉牡丹園,忽的過海棠軒。」长安[Chang'an] 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详细解释(1).古都城名。 汉高祖 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 东汉 献帝 初、 西晋 愍帝 、 前赵 、 前秦 、 后秦 、 西魏 、 北周 、 隋 、 唐 皆于此定都。 西汉 末绿林、赤眉, 唐 末 黄巢 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曾建都于此。故城有二: 汉 城筑于 惠帝 时,在今 西安市 西北。 隋 城筑于 文帝 时,号 大兴城 ,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东、南、西一带。 唐 末就旧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 西安城 。 (2). 唐 以后诗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称。 唐 李白 《金陵》诗之一:“ 晋 家南渡日,此地旧 长安 。”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淳熙八年》:“雪却甚好,但恐 长安 有贫者。” 清 龚自珍 《同年冯文江索诗赠行》:“ 冯君 才大行孔修,少年挟策 长安 游。”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