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词名句:

 

名句 向道我别来,为伊牵系,度岁经年,偷眼觑、也不忍觑花柳
释义

向道我别来,为伊牵系,度岁经年,偷眼觑、也不忍觑花柳

柳永 《倾杯乐(大石调)》

出自宋代柳永《倾杯乐(大石调)》:

皓月初圆,暮云飘散,分明夜色如晴昼。
渐消尽、醺醺残酒。
危阁回、凉生襟袖。
追旧事、一饷凭阑久。
如何媚容艳态,抵死孤欢偶。
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清瘦。

看到头、谁与伸剖。
向道我别来,为伊牵系,度岁经年,偷眼觑、也不忍觑花柳
可惜恁、好景良宵,不曾略展双眉暂开口。
问甚时与你,深怜痛惜还依旧。

注释参考

向道

(1).指引道路。 唐 韩愈 《送齐皞下第序》:“今之君天下者,不亦劳乎?为有司者,不亦难乎?为人嚮道者,不亦勤乎?” 朱熹 考异:“所谓人者,指应举者而言。为之作嚮道者,谓指引其道路所嚮。”

(2).指引路或引路的人。 清 戴名世 《纪红苗事》:“内地奸人诱使为 苗 嚮道,阑入攫取人畜。”《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昔 镇南王 不用嚮道,率众深入,不战自溃。”参见“ 嚮导 ”。

谓向慕道义。 宋 苏轼 《策略二》:“今者曾不得岁月之暇,则夫礼乐刑政教化之源,所以使天下回心而嚮道者,何时而议也。”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八旗子弟等﹞不必读书嚮道,以充其识力,由少爷而老爷、而大老爷、而大人、而中堂,红顶花翎,贯摇头上,尚书侍郎,殆若天职。”

别来

(1).离别以来。 南朝 宋 谢惠连 《代古诗》:“别来经年岁,欢心不同凌。” 唐 窦群 《赠刘大兄院长》诗:“路自 长沙 忽相见,共惊双鬢别来殊。”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我们别来将近两个月了。”

(2).另外。《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眼见得这座祖宅,还值万数银子,怎么又要捨作道院;别来募化黄金,兴铸仙像。”

牵系

牵连,牵涉。 张篁溪 《苏报案实录》:“而 炳麟 答称:‘《革命军》为 邹容 所著,渠实序之。事相牵係,不比不行。’”

牵挂;牵连。 宋 柳永 《慢卷紬》词:“又争似从前,淡淡相看,免凭牵繫。”《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前日应举之时,已曾经过一番离别,恰是心里指望好日,虽然牵繫,不甚伤情。”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后记》:“大约主要就由于这一部分牵系着朋友们的忆念吧,有不少朋友希望这书重新改版问世。” 巴金 《随想录·关于丽尼同志》:“那个时候我才懂得它是多么美丽,多么牵系着我的心。”

度岁

过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此时已是十二月天气, 满生 自思囊无半文,空身家去,难以度岁。”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不知先生回家度岁否?”

经年

经年 (jīngnián) 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for one or several years 此去经年。——宋· 柳永《雨霖铃》 经年不往。——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卧病经年 全年 entire year 经年裹物之用。——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偷眼

偷眼 (tōuyǎn) 指偷看 steal a glance;take a furtive glance 他偷眼看笔记本里的记录

不忍

(1).不忍心,感情上觉得过不去。《穀梁传·桓公元年》:“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弟不忍即位也。”《史记·项羽本纪》:“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

(2).不忍耐;不忍受。《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 阮士瑀 伤於虺,不忍其痛,数嗅其疮。” 宋 苏轼 《休兵久矣而国用日困策》:“不忍药石之苦、针砭之伤,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则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药石,而伤之不止於针砭也。”

(3).不收敛。《楚辞·离骚》:“ 浇 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汉 朱浮 《为幽州牧与彭宠书》:“高论 尧 、 舜 之道,不忍 桀 、 紂 之性,生为世笑,死为愚鬼,不亦哀乎?”

(4).不能忍受;不愿意。《孟子·离娄下》:“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史记·亷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三国志平话》卷上:“﹝妻子﹞到於庵门,见学究疾病,不忍见之,用手掩口鼻,斜身与学究饭吃。”

(5).舍不得。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予初閲时,不忍释卷。”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 香山 诗﹞古体则令人心赏意愜,得一篇輒爱一篇,几於不忍释手。” 郭小川 《木瓜树的风波》诗:“此刻呀,他还不忍和同志们告别。”

花柳

花柳 (huāliǔ) 鲜花杨柳 flowers and willows 花柳的巷,管弦的楼。——《西游记》 ji1*1院 brothel 妓女 prostitute 花柳病的省称 venereal disease
随便看

 

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Abct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1/10 15:24:39